换装对于中国海军潜艇部队意味着什么?

来源: 金融界
2024-06-20 14:13:31

  中新社大连6月19日电 (记者 李纯)“对一支部队来说,换装就意味着整个部队的转型和战斗力提升。”谈及换装对于部队的意义,在中国海军某潜艇部队服役了12年的王磊如是说。

  中国军队中所说的“换装”是指用新型武器装备替换原有武器装备的过程,是优化装备结构、 逐步落实军队装备体制的重要活动,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中新社记者近日探访了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发源地。73年栉风沐雨,这支部队经历了8次换装,创造了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建设发展历史上的诸多“首次”。

  凭借这股“能克服”的劲头,官兵们经过3年学习,以远高于标准的分数完成结业考试,成为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第一批骨干力量。这份对“百折不挠”的追求,如今已成为这支部队的性格,指引一代代官兵完成一次次“从零开始”的换羽新生。

  这其中就有王磊。经历过三个型号的潜艇换装,他对中新社记者说,老式装备都是机械化设计,新型装备则改用自动化操作。“这就好比从‘手动挡’升级成了‘自动挡’,是一次次质的飞跃。”

  装备的更新换代对潜艇官兵们提出了更高要求。王磊也说:“不是说自动化就更轻松了,其实带来了更大压力。”设备持续升级、武器不断更新,潜艇兵要提升掌握新型装备的能力,完善个人知识体系,把准备工作做得更细。“不怕远航,但远航的准备要做好。”

  有了新型装备作支持,远海大洋对于中国海军潜艇兵而言也不再那般遥远。自2012年起,中国海军更加注重远海能力建设。也是从那时开始,潜艇部队的官兵们加快了走向深蓝的步伐,赴远洋执行训练等任务已成常态。

  “我们第一次远航的时候,不敢想象能走出那么远。”来自该部队某艇员队的陈子龙告诉记者,随着武器装备更迭、军队改革发展,如今每个艇员队的远海训练都在逐年攀升,演习、训练的实战化程度也在不断升高。

  今年上半年,陈子龙所在的艇员队刚刚完成一次远海训练任务。谈起这次几十天的“龙宫遨游”,他却说,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因为这样的训练太多了”。一同出海的王磊也把这样的远航称为“家常便饭”,“现在只航行个二三十天都不好意思叫‘出海’”。

  常态化高强度的远海训练,带来的是一次次突破装备极限,一次次征服更远更深海域,一次次创新变革水下作战方法。

  与华丽包装、精雕细琢的相亲节目相比,偶然性、真实性是相亲直播的特点和优势,观众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王孟阁父子直播间参与方式很简单:他公布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愿意到现场的,可以联系他到他的农家院直播,还能吃上一顿他准备的大锅菜。在直播间围观的用户,如觉得线上有合适的嘉宾,可以直接拨打电话,现场与王孟阁连线,说出想法。

  没过几天,师傅就把才登巴带到了英巴扎的1号卡点。卡点距管理站很远,条件也更艰苦。在一片原始胡杨林深处,孤零零地立着一间房,像大海上漂浮的一叶小舟。吃的水是压井压出的苦咸水,蔬菜等生活物资10天左右送来一次。

  ECMO联合IABP、持续血透的转运,装运时,要先将ECMO泵头及氧合器拆分安装至转运担架车,连接氧气罐供氧,注意各个复杂的管路是否有扭曲,然后将IABP机器转为便携式等,抵省医时卸运又要反向来一遍。左室射血分数小于15%的患者,哪个管哪一环出点小问题都是致命的,转运医护们已经忘了多少遍反复检查各个管路通畅程度、呼吸机参数、氧气瓶是否充足、备用电源、ECMO泵以及IABP是否妥善安装……

  经济发展,物流先行。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全国各地加速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医疗物资、生产原材料以及重点民生商品的跨区域转运和末端配送等物流需求大幅增加。为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各地区各部门打出保通保畅的组合拳,按下物流复苏“快进键”,推动行业逐渐恢复向好。

  适度放宽业务范围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与课程结构等得到进一步的调整与优化,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通过“双一流”建设计划,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李允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