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乱象:4000元买的志愿填报方案牛头不对马嘴

来源: 红网
2024-06-22 22:10:59

  转自:法治日报

  调查动机

  6月25日起,全国各地将陆续公布高考成绩。作为迈进大学的最后一“关”,如何填报志愿成了很多考生即将面临的“大考”。

  一些机构瞄准这一商机,渲染焦虑、过度营销,声称利用“内部数据”可提供一对一“精准”填报志愿服务,收费从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这种花钱走捷径的方式是否真的靠谱?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拥有“内部数据”,能够“精准定位”,确保考生进入心仪专业——看到这则广告,来自浙江杭州的李禾心动了。他和父母商量后,花3万元购买了该志愿填报机构的“一条龙”服务,包括估分、院校分析、志愿填报等。

  没想到,经机构指点,他反而被自己“最不想去的专业”录取,超过同专业录取最低分40多分,而他想“冲一把”的几个专业却被填在后面,错过了。“花了3万元却起了反作用,自己成了冤大头。”回想自己去年的经历,李禾甚是懊恼。

  像李禾这样为高考志愿填报烦心的考生和家长不在少数。有数据显示,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付费市场的规模约为9.5亿元,是2016年的7.3倍。今年高考人数再创新高,随着各地高考成绩即将公布,如何填报志愿、选择专业,再次引发全民关注。

  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目前志愿填报服务市场乱象丛生。有家长反映,自己斥巨资购买服务却发现机构数据滞后、提供的信息有误;有家长直言,一些机构“天南海北一顿神吹,却是拿大路货数据整合拼凑忽悠”。也有从业者称,所谓的“高考志愿规划师”只需一个月培训,即可获得证书并上岗,其所在机构的核心诉求就是多卖会员、多卖课、提高客单价,考生录取与否并不重要。

  受访专家指出,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乱象背后,是考生和家长对报考信息的迫切需求与学校信息服务不足之间的矛盾,加上行业门槛偏低,统一监管标准缺位,导致机构质量参差不齐。相关部门须加大监管力度,考生和家长也要注意核实机构的资质和服务内容,多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高考政策和信息,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个人兴趣、学术追求等理性填报志愿。

  漫画:高岳

  斥巨资买服务效果很不理想

  今年4月,当新疆考生李欣挑灯夜战为高考进行最后冲刺时,她的父母就开始未雨绸缪,四处考察志愿填报服务机构了。

  “志愿填报是个专业活儿,有技巧,要是填好了,学校档次或许能上个‘台阶’。我们家长是门外汉,可不敢‘瞎搞’。”谈到购买志愿填报服务的初衷,李欣妈妈这样说道,“孩子努力了,不能因为院校信息收集不到位,让孩子辛苦考来的分数得不到最大化的‘有效利用’。”

  最终,李欣妈妈花8000元在某机构“抢到”了这项服务,“好不容易才买上的,据说有人提前半年排队才轮上,希望这项服务能让孩子‘分尽其用’”。

  这样的期待,上海考生王琳的妈妈去年也曾有过,可现实给了她一记重拳。她花4000元买了一套志愿填报服务,与规划师沟通了大半年时间,可最后机构给出的志愿填报方案根本不靠谱。

  “又是上课又是模拟填报,最终等来一份牛头不对马嘴的方案。”王琳妈妈吐槽说,她和规划师沟通时明确了心仪的学校和城市,也划定了专业范围,可最后方案提出的学校和专业却与之南辕北辙,“根本不像是为客户一对一定制的”。

  这样的失望,来自江苏泰州的吴云晴去年也经历过。

  去年高考结束,刚出考场,吴云晴就被父母带到一家志愿填报服务机构。对方声称能帮助她“最大化利用分数”,承诺通过专业分析和指导,助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还确保能被录取。

  但后续的操作过程,让吴云晴大跌眼镜:机构发来几 张表格,让她填写意向,经过几次筛选排序后,便给出了建议。整个过程,机构没有进行具体分析和解释,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哪些学校和专业可以报,哪些不能报。

  “这些信息,我自己在网上就可以搜索到,他们还收费几千元。”吴云晴告诉记者,即使机构提供的是无效信息,她所在班级也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对此趋之若鹜,“大家都害怕自己如果没有专业服务,就错过了信息,错过了好学校。”

  而对于李禾来说,如果没有报培训机构,或许他已经在自己心仪的学校里就读了。

  当年,为了对得住自己熬的那些夜,他父母花3万元购买了某机构“一条龙”服务,却因对方失误,错过了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李禾回忆,他最想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分数不太够,机构建议他采用三位一体(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规定的四种选拔模式之一)报考方式,可以填写5个专业。在机构指导下,他按照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学前教育专业顺序,将5个志愿填满。结果在这种报考方式下,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的,顺延至其他志愿。他最终被小学教育专业录取。

  “机构对我的分数预估并不清晰,填报三位一体志愿时也没有提出可行性建议。后来机构承认是他们失误了,可我的人生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李禾说。

  无需相关经验师资速成上岗

  为何机构提供的服务如此不专业?记者调查发现,有不少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机构打着“一对一”的旗号收费不菲,但其培训师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所谓的“资深”老师、“高考志愿规划师”其实很多都是速成的。

  来自黑龙江某高校的大三学生孙一甜曾在某志愿填报服务机构做兼职助理。她发现,该机构中不少志愿规划师任职于多家此类机构,且这些规划师并非都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有的还自称“销售”,以“多卖会员、卖课”为主要任务。

  “每名规划师需负责约80名学生的志愿填报工作,他们将这项服务当成一门生意,每个同学的报名费大概在8000元至10000元不等,收钱提业绩是他们最看重的。”孙一甜说。

  收了钱,志愿填报工作就被分配给了孙一甜这样的兼职助理。

  “我需要列出一批志愿,规划师再从我列出来的这些志愿中选择适合考生的。那时我还没有经过任何培训,但机构就让我直接上手干了。”孙一甜回忆道。

  来自河南郑州的陈相宜也在当地一家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机构做兼职。据她介绍,该机构在录用她之前,不但没有询问自己的职业、学历,而且承诺只要她通过招录考试,就可以入驻平台进行接单(高考志愿填报服务)。

  “那场考试如同走过场。考试的内容,一节直播课就给我们讲完了,还发了笔记文档,文档里就是第二天要考的内容。”陈相宜说。

  记者以报名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为由向某机构咨询。一名自称多年从事高考志愿报考行业的韩先生向记者推销课程,称“不需要到机构花几千元买那些培训课程,在我这里可以直接买到基础至进阶的全套课程,包括网课录播视频和配套课件,原价599元,现在限时优惠只要99元。另外再赠送价值千元的生涯规划课程、高报资料大礼包等,可永久观看”。

  99元就能上岗?

  对于记者的疑问,韩先生回复道:“高考志愿规划师没有考试,也不存在持证上岗,所谓的资格证书没有意义,最多是用来包装一下自己,不用花几千元去考证。”

  随后,韩先生又提到,证书便于从业,如果需要证书包装自己,只需要花800元和一张照片、身份证复印件,不用参加考试,“大概1个月就可以从我这里拿到证书”。

  信息供给不足行业乱象丛生

  针对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高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教育部近日发布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需谨慎对待市面上的各类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切勿轻信“高价”指导咨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志愿填报风险。并梳理汇总了近几年志愿填报市场上的一些典型问题,包括“内部数据”并不神秘、“专家团队”并不专业、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渲染焦虑过度营销等。

  学师人才志愿填报创始人杨先生从事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行业已有8年时间。他直言,高考志愿填报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种乱象随之而来,比如一些机构资质不全、价格虚高、服务质量低劣;一些机构夸大宣传、虚假承诺、制造焦虑,诱导家长和考生消费等。

  还有从业者向记者透露,一些网上志愿填报机构采用“回销”的形式,在网上平台大量接单,接单之后将报考单分给兼职的高考志愿填报师,“在这个‘流水线上’,机构从中赚取高额差价”。

  “随着高考竞争日趋激烈,家长和学生对志愿填报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催生了高考志愿填报市场野蛮生长。这背后是家长和考生对报考信息的迫切需求与学校信息服务不足之间的矛盾,一些家长转而寻求校外咨询机构的帮助。但行业门槛相对较低,统一监管标准缺位,导致高考志愿填报机构质量参差不齐。”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

  他指出,这些乱象的存在,不仅会让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倍感迷茫,还可能导致考生错失理想的大学或专业,影响其未来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姚金菊认为,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乱象的根源在于当前社会对教育的认识与以往不尽相同。以前,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是“能上就行”,如今更多地考虑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随着主要矛盾的转化,人们的教育需求从过去的“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如此一来,对志愿填报的需求增加,又因为信息供给相对不足,乱象随之而来。

  “这种变化导致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更加焦虑,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和名校效应,忽视了自身的兴趣和特长。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误导性宣传的存在,一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往往被虚假信息所迷惑,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或学校。这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其职业规划。”姚金菊说。

  加强监管力度仔细核查资质

  “专业的志愿填报服务机构,首先要有合法资质,其次要有专业团队,能结合考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为其提供准确、科学、合理的志愿填报建议。”熊丙奇说。

  熊丙奇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志愿填报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目前虽然有一些政策和规定对志愿填报服务机构进行约束,但监管力度仍然不够,导致部分机构“钻了空子”。培训机构也应遵守承诺,杜绝虚假宣传,以维护行业的良好声誉。

  他提醒家长和考生,在选择志愿填报服务机构时应提高警惕,注意核实机构的资质和服务内容。同时应关注官方发布的高考政策和信息,理性对待志愿填报问题。

  在姚金菊看来,高考志愿填报绝非简单的分数与学校的匹配,而是一个涉及考生未来职业规划、个人兴趣、学术追求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决策过程。

  “每个考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应该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姚金菊说,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该考虑这个专业是否能够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也要关注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实践机会等,确保自己能够在大学期间得到全面的培养。

  谈及具体如何填报志愿,姚金菊强调信息搜集非常重要。“只有充分了解各个专业的特点、就业前景以及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信息,考生才能作出科学决策。”姚金菊建议,考生和家长要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如参加高校的招生宣讲会、咨询高校招生办、在校学生,查阅相关的招生简章和资料等信息,或参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等,为自己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对考生的志愿填报服务,教育部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面向高考生免费开放“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为考生提供免费优质的志愿填报公共服务。

  此外,为方便广大考生和家长识别、获取权威的招生政策和服务信息,教育部协调相关互联网平台联合开展“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专项行动,对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和属地高校注册的官方网站及有关新媒体账号等进行统一权威标识。

  (文中受访考生均为化名)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丽 实习生 张博图

责任编辑:张恒星

  2.对于侵权人实施的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应当进行修复效果评估。经评估,受损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已经恢复的,可以认定侵权人已经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

  布满油渍的油烟机运行负担加重,耗电量也随之增加15%—30%;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媒体和旅游企业的共同发力,将拉萨冬季旅游特色线路、产品展现在世人面前,将“冬游拉萨”提升到更高高度,让拉萨冬季的“美”一座雪山、“美”一处温泉、“美”一条街道、“美”一缕阳光毫无保留、敞开怀抱迎接全国游客的到来。(完)

  2014年4月,被告人沈中祥投资设立一人公司武陵农木业公司并任法定代表人。2014年5月至7月,该公司以修建种植、养殖场为由,在没有办理林地使用许可手续的情况下,雇佣施工队使用挖掘机械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茶店街道梅花村隘口山组及万山区大坪乡大坪村马鞍山等处林地剥离地表植被进行挖掘,致使地表植被毁坏,山石裸露。经鉴定,毁坏林地276.17亩,其中重点公益林49.38亩,一般公益林72.91亩,重点商品林108.93亩,一般商品林44.95亩。涉案公益林功能设定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本案一审审理时,被毁坏林地部分新植马尾松苗,苗木低矮枯黄,地表干涸破碎;水源涵养公益林部分未作任何处理,山岩裸露,碎石堆积,形如戈壁。

  “上述项目具有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等特点,项目投资主体包含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国企、行业龙头企业等。”温州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项晓介绍道。

  最后,科研人员综合主观评价和客观数据对甘薯是否好吃进行区分。

谢台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