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实施名中医培养工程 构建“院校+师承”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6-25 07:10:16

  中新网南宁12月20日电(记者 林浩)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黎甲文20日表示,广西将深入实施名中医培养工程,加强挖掘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培养一批中医造诣深、创新意识强的名医大家和继承人,用科技手段说清楚、讲明白中医疗效。

  2023年广西名中医工作暨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推进会当天在南宁市召开,会议为第二届桂派中医大师和第四届广西名中医颁发证书。

  黎甲文在致辞中介绍,名中医是中医药传承发展 的宝贵资源。长期以来,桂派中医大师、广西名中医始终坚持在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第一线辛勤工作,涌现了国医大师班秀文、韦贵康、黄瑾明和全国名中医陈慧侬、黄汉儒、黄鼎坚等优秀代表。广西逐步形成“名医—名科—名院”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环和良好氛围。

  为培养更多精通岐黄之术的“铁杆”中医人,建立中医药发展的人才支撑,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近年来,广西开展广西名中医、岐黄人才、薪火人才“三大”人才培养工程,共培养桂派中医大师38名、广西名中医255名,建有各层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09个,中医药科研创新展现新活力。

  同时,广西力推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初步形成以东盟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为主、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领域对外开放合作格局。

  但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广西仍存在人才规模总量偏小、高层次人才不足、基层人才短缺等问题和困难。

  对此,黎甲文表示,广西将在临床实践中凝练学术观点、经典名方、验方,打通学科之间的知识网络,注重传统经典理论与现代科学特别是临床医学的交叉融合,紧抓广西薪火人才培养工程,夯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基础,形成“后继有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发展局面。

  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姚春也表示,作为广西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体单位,该校将传承和发扬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的学术精华和技术专长,凝聚桂派中医大师、广西名中医等名医方阵智慧力量,构建桂派中医“院校+师承”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完)

  “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绥德水保站总工程师党维勤正在这个镇的李家岔村大沟淤地坝工程现场进行指导。他告诉记者,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绥德属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是造成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主要源头之一。从1952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开始淤地坝试验研究工作——在沟里修个坝,坡上下来的泥沙被拦住,慢慢淤成大片良田。“坝地土肥还能保水,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买了一张几百元的演出票,结果临时有事去不了,联系卖票公司但对方不给退款,演出快开始了也转卖不出去,最后就砸在手里了。”北京居民金女士不止一次遇到不能退票的情况,“感觉电影票、演出票不能退是默认的”。

<strong>  祁连山下,守护牧场好生态(新春走基层)</strong>

  清代诗人黄景仁曾说:“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8226;其一》),这“为谁”二字尤为动人心脾。李白夜不能寐必有原因,很可能是在想某个人,也可能是在想某件事。

  建议出台国内首部绿色包装省级地方性法规

  故事要从一只红色的蝴蝶结讲起。

杜志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