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北大社会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易杰雄逝世

来源: 华声在线
2024-06-10 09:05:20

  澎湃新闻记者从北京大学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原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杰雄同志,于2024年6月8日晨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易杰雄教授1945年1月出生于江苏南通。196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1970年毕业,分配至河北省承德地区,在《承德日报》等单位从事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黄枬森等教授,1981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3年9月晋升教授。1989年至1991年,两次到莫斯科大学访学,师从奥依则尔曼院士等世界著名哲学家,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

  易杰雄教授政治坚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关心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教学事业中。

  易杰雄教授治学严谨,学养深厚,思想深刻,学术成果丰硕。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卷哲学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支主编。多次出国讲学并参加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精通俄语,出版译著《唯物辩证法》([苏]列尼·苏沃洛夫著)等4部,出版专著《列宁〈哲学笔记〉研读》《创新论》等9部,主编《世界十大思想家》《欧洲文明的历程》丛书。易杰雄教授善于从世界观高度探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原因,善于从哲学角度对中西社会发展史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责任编辑:刘德宾

  春运还未开始时,作业量持续增加。短时间内他们要完成435台机车电台升级。朱彰镰与工友们提前进入春运工作状态,主动包揽更多的任务,默默坚守岗位,拆模块、贴标签、按键……标准化作业流程动作麻利熟练。他们背着厚重的工具包,骑着三轮车每天穿梭于库内和工区之间,每天需完成千余次的重复动作。连续好几天加班加点他们毫无怨言,确保电台升级“按时、准确、不漏”,为保证列车安全、准时提供了通信技术保障。

  古特雷斯表示,通过作为一个全球社区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推动和平、可持续发展,并为所有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带着希望和新的开端,我祝愿您和您的家人新年身体健康、幸福如意。”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2/37/6044752700243240793.jpg" alt="" />

  据德福介绍,印度的“排灯节”和中国春节很相似。“排灯节”来临时,街巷挂满彩灯,人们提前打扫房间、布置挂饰,亲友欢聚一堂品美食、聊家常,盛装庆祝,表达对新年的美好夙愿。“在西安满城灯火中,喜庆热闹‘包围’着我,有一瞬间仿佛时空穿越,回到在印度过‘排灯节’的童年。”

  注重家庭与亲情也让春节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密码。从126年前加拿大纽芬兰《每日新闻》对首批华人移民略带好奇与排斥的春节记录,到6年前春节正式成为加拿大官方节日;从150多年前有记载的太平洋铁路华工在美东地区举办第一个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到唐人街春节成为美国一景,背后是百余年间华侨华人与当地人的艰难融合,也是他们用自己的贡献奠定影响力的辛勤耕耘。

  <strong>第16个不能回家的春节</strong>

刘湘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