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集团被国资大股东“拉了一把”

来源: 第一财经
2024-06-08 17:28:29

cc剧集网之小野夕子------------  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引用“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力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IkJe-k1CXEZrXZCzyAb4Y9xMJu-远洋集团被国资大股东“拉了一把”

  作者 | 第一财经 孙梦凡

  在房企融资渠道普遍受限的当下,远洋集团被国资大股东“拉了一把”。

  6月7日晚间,远洋集团发布公告称,转让北京颐堤港二期64.79%的股权及相关债权,总代价40亿元,由中国人寿、太古地产联合接手。其中,中国人寿出资约31亿元,太古地产出资约9亿元,二者分别获得颐堤港二期49.895%、14.895%股权。

  交易完成后,中国人寿与太古持有同等比例的股权,远洋集团则不再拥有目标公司任何权益。

  公开信息显示,颐堤港二期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地区,由远洋集团与太古地产共同开发,目前仍在建设阶段,预计2025年至2026年完工。

  远洋方面表示,颐堤港二期为大有前景的发展项目,但出售事项预计录得未经审核亏损约17.63亿元。那么,远洋为何选择“割肉”,出让颐堤港二期的股权呢?

  在公告中,远洋方面直言,受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影响,集团面临重大流动性压力,难以通过惯常渠道取得融资。截至2023年末,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84.5亿元;借款总额约为961.4亿元,其中约697.5亿元须于一年内偿还、约110.3亿元须于一至两年内偿还,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9.9亿元。

  为改善流动性并获得资金,远洋集团一直在制定多项计划及措施,包括为资产寻找潜在买家。在该集团看来,颐堤港二期为规模可观且适合变现的物业资产之一。

  据公告表示,目前远洋集团在为颐堤港二期提供开发资金方面遇到极大困难。截至2024年4月30日,远洋集团已对该项目出资约63亿元,只要其仍为目标公司的股东,预期颐堤港二期总投资额中很大一部分资金仍将由远洋集团出资。

  目前,颐堤港二期的地库及上层建筑工程正在建造当中,短期内不会为远洋集团带来现金回报。与住宅物业项目不同,该项目是一个以办公为主的综合发展项目,预期将由目标公司持有作长期投资用途,未来现金流入将主要来自物业的未来租金收入。

  在远洋看来,当下确保有资金支持项目正常发展、及建造运营乃当务之急。出售事项不仅可使远洋集团变现投资,亦可解除远洋集团未来出资义务。“尽管出售事项产生一次性亏损,但可实时带来大量现金流入,有助于缓解远洋集团目前的流动资金困境。”

  远洋表示,出售事项所得款项,预期将用于偿付有关优先级债务及必要的支付义务。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并非“一锤子买卖”,彻底斩断远洋与项目的关系。公告称,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远洋集团仍拥有颐堤港二期的优先报价权,可继续参与该项目的开发与运营。

  在协议赋予远洋的优先报价权下,远洋可于与买方协定的出售事项交割后某个时点,按固定代价或所协定之代价厘定基准,回购当时由买方持有之目标股权及目标债权,从而使远洋有机会于其财务状况改善时,重新参与颐堤港二期项目。

  公告披露,转让给太古地产的股权,可在本次交易满2年或3年时行使优先报价权;转让给中国人寿的股权,则将远洋集团的优先报价权延长至2037年9月30日。

  这意味着,在大股东及合作方的支持下,本次股权交易,相当于远洋集团以持有的颐堤港二期为“抵押”,获取了一笔40亿元的长期融资。“颐堤港二期为大有前景的发展项目,公司未来也可重新参与颐堤港二期项目,本次交易符合公司及股东的整体利益。”

  中国人寿是远洋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年初在公开业绩会上,针对市场关注的对远洋集团投资的话题,中国人 寿方面表示,公司目前对于远洋集团的投资敞口非常小,去年已经开展完了减值工作,所以远洋集团不会对公司未来产生任何不利的新增影响。

  中国人寿相关人士还称,从短期看,房地产行业修复取决于居民的信心和预期的改善。从中长期看,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城镇化的进程有很大空间。随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可期。

责任编辑:王其霖

  据中国科协介绍,“科创中国”是其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自启动实施以来,“科创中国”以数字平台为支撑,以试点城市为依托,以组织创新为核心,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strong>俄斥西方欲对“北溪”管道爆炸悄然结案</strong>

  2022年,北京加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出台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实施意见、跨境贸易便利化行动方案、汇率避险产品费用支持政策等系列政策。制定《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自由便利专项提升方案》22条,从市场准入、涉企经营许可改革等8个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助力稳外资工作。修订外经贸发展资金政策,加大对自贸试验区企业及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和专业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