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源年度派现3.24亿创新高 双轮驱动PVP产销将达2.2万吨

来源: 直播吧
2024-05-31 09:22:08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5月29日,新开源披露2023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2股派10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24亿元。

  新开源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生产、研发、销售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系列产品和乙烯基甲醚和马来酸酐共聚物(PVME/MA)系列产品,同时从事精准医疗业务,公司于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经营业绩方面,在精细化工竞争力持续巩固、精准医疗显著减亏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公司业绩维持了高速增长。财报显示,2023年新开源实现营收15.83亿元,同比增长6.58%;实现净利润4.93亿元,同比增长69.16%,营收和净利润均达到上市以来的最高峰。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自上市以来,新开源坚持回馈投资者。据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公司上市以来每年均进行现金分红,加上2023年分红,已累计实施分红14次,累计分红金额约7.8亿元,2023年度将是现金分红金额最多的一年。

  累计分红高达7.8亿

  日前,新开源披露2023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2股派10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其中,股权登记日为6月6日,除权除息日为6月7日,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24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自新开源于2010年上市以来,坚持回馈投资者。据统计,公司上市以来每年均进行现金分红,2023年度将是现金分红金额最多的一年。加上2023年现金分红,公司累计实施分红14次,累计分红金额约7.8亿元。

  从业绩来看,在精细化工竞争力持续巩固、精准医疗显著减亏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新开源业绩维持了高速增长,其营收从2010年的1.6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4.86亿元,净利润也由0.23亿元增长至2.92亿元。

  2023年,新开源实现营收15.83亿元,同比增长6.58%,实现净利润4.93亿元,同比增长69.16%,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达到上市以来的最高峰。

  今年一季度,在较高基数基础上,新开源仍保持了正向增长,实现营收3.95亿元,同比增长8.73%;实现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1.17%;实现扣非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6.21%。

  分行业来看,新开源主要包括精细化工和医疗服务两个板块,其中精细化工去年实现营收13.79亿元,营收占比为87.1%。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新开源作为国内首家专注从事生产、研发、销售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系列产品和乙烯基甲醚和马来酸酐共聚物(PVME/MA)系列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实现向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产品,累积1000多家客户。

  据统计,近10年来,新开源PVP产销量持续增长,从2014年不足5000吨稳步提升至2023年的1.9万吨,2024年预计将进一步提升至2.2万吨。

  双轮驱动成效初显

  为提高盈利能力,新开源于2015年切入精准医疗领域,自此开始实施“消费类特种化学品+健康医疗服务”双平台发展战略。

  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精准医疗板块实现营收0.63亿元,同比增长2.58%,营收占比为3.96%。

  在精准医疗板块领域,新开源以“设备端”“试剂端”“服务端”三项技术为支点,搭建了以“精准医疗”“妇女健康”为两大特色的医疗服务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持续深挖公司精准医疗业务的潜力。

  2023年,新开源在精准医疗领域实现多项突破,子公司武汉呵尔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622万元;长沙三济生物及晶能生物也已大幅减亏,净亏损分别同比收窄52.52%及34.49%。据新开源此前表示,在此趋势下,其医疗板块在2024年有望实现整体盈利。

  长江商报记者还注意到,2023年以来,新开源在精准医疗领域先后开展了5项对外投资,交易总价值累计超过2.1亿元,公司在CAR-T细胞治疗、肿瘤治疗性疫苗、淋巴结靶向药物等多个前沿领域均有所布局。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为抓牢健康医疗服务产业的历史发展机遇,新开源于2018年开始在上海市松江区规划医疗业务总部基地建设,预计2024年三季度可以投入运营。在行业人士看来,随着产能建设完成,在精准医疗领域,新开源旗下多家子公司竞争力有望得到进一步强化。

责任编辑:杨红艳

  目前,广州海关监管进出口班列已达到“11出4进”15条常规固定线路,以安全高效监管服务中欧班列联通西欧、东欧、西亚、中亚、东亚、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个城市,为2000余家外贸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物流通道。

而是出现在各类文化产品和创新应用之中

  他们团结一心,没有退缩

  各大机构都纷纷表示超配中国,这种立场也将体现在2023年的北向资金流入上。2022年以来,高盛维持超配A股和港股。相反,对于2022年备受国际投资者追捧的东南亚股市,高盛目前已调至低配,不乏机构认为当前印度估值已经偏贵。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此前对记者表示,不管是主动型投资者还是对冲型,此前中国股市的仓位都偏低,进一步降仓空间有限。

  <strong>解热镇痛药</strong>

  <strong>“烟火气”迅速回升</strong>

刁富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