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书法爱好者寻访书圣归隐地 笔墨寄情共促文化交流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6-23 21:11:08

  中新网绍兴6月21日电(项菁)“嵊州作为王羲之归隐地,传承了书圣的遗风,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近日在“书法之乡”浙江绍兴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台湾嘉义市青溪新文艺学会理事长刘明凯受访时表示,此次活动让他受益良多,“我要将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台湾爱好书法篆刻的朋友,希望他们多来大陆感受书法文化氛围。”

  眼下,为期一个月的中日韩书法篆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华堂村王羲之艺术馆展出,展览汇集了中日韩书法篆刻名家作品167幅。其中,来自中国各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作品达116件、日本作品25件、韩国作品26件。

  展览现场,上述作品形式多样、风格鲜明,无不展现了书法家、篆刻家们的技艺、创意和对中华书法文化的认同。西泠印社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剑秋在展览开幕式上说,“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跨越国家和地区、沟通心灵的桥梁。”

  包括刘明凯在内,来自中国台湾的35名书法爱好者近日“组团”前来观展,以书法为媒开展交流。部分书法爱好者还现场泼墨,以笔墨寄情书圣,传承发扬 中华书法艺术。

  “展览作品水准很高,真是一饱眼福。”第一次观展的台胞刘明凯认为,透过该展,可以看出不同艺术家对书法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对王羲之的崇拜之情,同时展览和古村落也为全球书法篆刻爱好者搭建了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

  1600多年前,王羲之辞官隐退,携妻子到剡县金庭(今嵊州金庭)安享晚年,离世后被安葬于金庭瀑布山麓。华堂村则是王羲之嫡传后裔王氏聚居地。千百年过去,王羲之钟情的这片山水,仍然“圈粉”着大批海内外书法名家。

  参观王羲之家训馆、走访王氏宗祠、探讨书法创作艺术……行进在华堂村,台胞们移步换景,沉浸式领略乡村书法氛围,感受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魅力。

  台胞们途经90多岁王羲之后人王伯江的家时,王伯江正为王氏后人传授书法。现场,王伯江写下“墨缘”等多幅墨宝送给大家。

  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让台湾华夏艺术书院秘书长秦立锦感受颇深。他表示,此次到访书圣归隐地,欣赏到全球书法篆刻名家的精品,看到大家用不同笔墨寄情伟大的中华书圣,感到很自豪。书法像是桥梁纽带,将大家聚在一起,增进彼此情感、碰撞出思想火花。(完)

  在福兴地镇福兴地村的蔬菜大棚内,菜农卢元兵认真地为返乡人员讲述了福兴地镇镇情镇貌:“我们这个地方常年干旱少雨,县里支持我们发展设施农业,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设施农业示范镇。”

  与之相似的,纪录片《沙海之上:敦煌和威尼斯》在广阔的文化比较视角下,采用平行结构将两座城市进行对照叙事,让“沙州”敦煌与“水城”威尼斯跨越千年同频共振,展现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和谐图景。纪录片通过对两地“标志物”的介绍与描述,让观众感受其于历史深处迸发出的无限魅力与文明的共通之处。《沙海之上》用当下的视角解读历史之于今天的意义,以国际的视野诠释两座城市之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

  为实现这一目标,《实施意见》列出了“三步走”计划。其中,到2025年,浦东全球高峰人才团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质量产业人才、高潜力青年人才等集聚数量显著提升,人才资源总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成为我国人才国际化程度和人才竞争力最高的地区之一。

  最近,三位艺术家Sarah Andersen、Kelly McKernan和Karla Ortiz对Stability AI和Midjourney提起诉讼,他们认为AI绘画工具侵犯了“数百万艺术家”的权利。

  这样观众就认为很合理。强盛集团黑恶势力这么强大,为什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没有打掉,要到扫黑除恶常态化后打掉?这就牵出背后的“保护伞”。扫黑除恶,“保护伞”不是说打掉就能打掉的。片头有个镜头,一把伞下面的树盘根错节,犬牙交错,连根拔起很不容易,必须深挖才能挖出整个体系。所以说,扫黑除恶常态化,反映了我们国家、我们党刮骨疗毒、自我革新的决心。

  “食物一定要安全健康。”臧钗瑗告诉记者,过去人们做花饽饽,受条件限制,常用色素染色,皮是不能吃的,因此她对“染料”做了改良。

林镇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