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引领文旅消费新潮:烟火气满满 文化味更浓

来源: 慧聪网
2024-06-14 09:44:35

  近年来,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文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端午假期首日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博物馆、美术馆、遗址公园等文博场所成为了许多游客出行的必选之地。

  数据显示,四川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累计接待民众212.1万人次,同比增长94.98%;陕西全省文博单位端午假期接待游客超130万;太原市文物景区、文博场馆接待游客16.89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33.50%……可见,随着各大博物馆在内容和服务等方面日趋完善,“文博游”消费群体正逐步扩大,游客在品尝“节日味”的同时也尽享 “文化味”。

  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是端午假期“文博游”的一大亮点。广西自然博物馆推出竹编龙船挂件DIY体验活动,20余组亲子家庭在博物馆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制作出一叶叶独具特色的“小龙舟”;中国海盐博物馆用艾叶、菖蒲、佩兰和粽叶为游客准备了一场“绿色之旅”,还可以体验挂菖蒲、沐兰汤的祓禊仪式;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的“赛诗会”选取了30首与端午有关的诗词,游客只要现场报名挑战,背诵出其中任意一首即可免票入馆参观。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多家博物馆立足自身优势,推出许多寓教于乐的互动项目,让游客沉浸式地感受悠久历史和厚重文明。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听园”端午节活动,邀请游客走入夏日园林,沉浸式欣赏民乐展演、园林戏剧,了解园林文化;故宫博物院推出“灵沼轩奇遇记”主题馆校项目和“花信木语——故宫仲夏日”活动,分别从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带领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故宫。

  博物馆与科技的巧妙融合,为游客的文旅体验增添了一抹亮色。湖南博物院推出“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充分利用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及科技手段,巧妙呈现中国古人对宇宙、生命的宏大想象与艺术表达。北京市在北京汽车博物馆推出2024年“新视听体验空间”公共服务主题活动,利用虚拟现实、裸眼3D等多媒体技术,为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空间感和极强的代入感。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如今文化和旅游融合趋势进一步凸显。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踏足历史遗存感受中华文化的印记,不仅丰富了游客的节日体验和精神享受,更让“假日经济”有了满满文化味,成为广受欢迎的文旅消费新风尚。

  中金公司指出,随着人民币汇率单边贬值预期的逐步消退,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条件开始好转。在央行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将人民币国际化从“稳慎推进”改为“有序推进”。这个改变表明了在跨境资本流动环境和人民币波动环境出现积极后,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方向更为坚定。从2023年开始,人民币在岸市场的交易时间从23:30分延长到次日凌晨3点。在覆盖美洲交易时段后,人民币外汇市场能够满足更多海外资金的贸易结算、资产配置等交易需求。我们相信,人民币国际化在今年可能会在贸易结算、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等多个维度有所突破。

<strong>来天台山还可品尝佳肴美味</strong>

  蒙古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也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蒙古国牧民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称,歌曲《我的骏马》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蒙古国草原的辽阔悠远和人民的热情豪迈,依托“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不断深化蒙中两国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广府年俗也在变化。当然,一些习俗也无可避免地面临消失的局面,比如前面提到的“卖懒”;现在,除夕夜难以听到鞭炮声。广府年俗如何延续并发扬光大,值得思考。我认为,应顺应时代进步,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融入现代元素,赋予新的生命力。比如,通过社交平台抢红包、拜年,就是科技进步下的春节新现象。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1月23日15时,四川全省纳入统计的743家A级旅游景区,春节假期前三天累计接待游客1053.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997.95万元人民币,与2019年同口径同比,分别恢复至68.04%和74.92%;在海南,春节假期前三天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接待游客78.35万人次,同比增长1.03倍。

  25日白天至夜间,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大部海域将有6~8级、阵风9级的大风,其中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东北部和西南部的部分海域风力可达9级、阵风10~11级。中央气象台1月25日06时解除《海上大风黄色预警》,开始发布《海上大风预报》。

马建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