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乌梅饮”是不是酸梅汤?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6-09 09:21:39

  严格来说,医院的“乌梅饮”和酸梅汤并不是一类饮品

  随着夏季来临,酸梅汤开始热销,不少中医类别的医院也成为了网红打卡点。但事实上,医院推出的一般叫乌梅饮,只是各家版本及配方不同。专家表示,虽然两种饮品中都以乌梅为主料,但不是一类饮品。酸梅汤和乌梅饮比较适合夏季出汗多、口干、胃口不好的人,但有实邪者忌服,胃酸过多者慎服。脾胃虚寒的人、孕产妇人群不宜多饮。

  通讯员 杨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清末民初学者徐珂在其所著的《清稗类钞》中,对酸梅汤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酸梅汤,夏日所饮,以冰为原料,屑梅干于中,其味酸。京师卖酸梅汤者,辄手二铜盏,颠倒簸弄之,声锵锵然,谓之敲冰盏,行道之人辄止而饮之。

  这里使用 的梅干就是乌梅,乌梅是蔷薇科植物梅干燥未成熟的果实,刚摘下来的时候还是青梅,经过40℃左右小火炕焙2到3天,等梅子六成干燥,果肉变为黄褐色,并出现皱皮,再焖2到3天,颜色变成黑色,这时的“青梅”就变成了“乌梅”。

  为什么中医类别医院开出的多叫“乌梅饮”,而不叫“酸梅汤”呢?如果放在古代,虽然两种饮品中都以乌梅为主料,但是还真不是一类饮品。

  南京市名中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中医师颜延凤解释,开过中药的人都知道,一般中医开出的方剂又叫做汤剂,很少叫饮剂。喝汤药,一般是一天喝两次或三次。但饮因渴而设,像喝茶一样,所以多有茶饮之称,一般夏天最适合喝饮剂。

  其实在宋代,“酸梅汤”和“乌梅汤”就非常接近了。南宋末年学者陈元靓在其所编的《事林广记》中记载了“乌梅汤”的做法:先将乌梅捣烂,加入各种中草药、香料等,熬制成膏,贮存在瓷瓶里。饮用时可以用热水或冷水冲化,形成浓淡适口的消夏饮料。还可以将砂糖换成蜂蜜,味道更佳。

  到如今,各家中医类医院推出的“乌梅饮”继承了古代中医的习惯用语,与餐饮店出售的酸梅汤相比,两者的配方已经非常接近,但是医院版的更为考究一些。

  “以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版的‘乌梅饮’为例,主要为袋泡茶饮,由乌梅、甘草、山楂、陈皮、薄荷组成,有生津止渴,祛湿除烦等功效。方中用夏季的应季药材薄荷代替了传统酸梅汤中主要在秋季采集的桂花等。”颜延凤介绍,薄荷性辛、味凉,主要功效是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临床上主要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风疹、麻疹、胸胁胀闷等病症。对于肝气胆火郁结作痛,或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疼、目疼,鼻渊、鼻塞、咽喉肿疼、肢体拘挛作疼,也都适合用薄荷。(扬子晚报)

  同日下午,顺义区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会上宣布了市委决定:龚宗元同志任中共北京市顺义区委员会书记,中共北京市委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工作委员会书记(兼)。崔小浩同志任中共北京市顺义区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书记,中共北京市委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兼);提名为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区长人选。

  不过,一位熟悉杭州市招商领域的工作人员透露,为解决产业结构的问题,要么充分招商,将存量市场中的优秀企业吸引过来;要么扶持壮大小企业,使其迅速成长。不过,这两种办法都不容易,“招存量企业有激烈的外部竞争,培育企业则需要时间周期”。

  吴政隆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我完全赞成。过去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书写了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今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局之年,我们要切实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具体举措和实际成效,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另外,本轮高校人事调整中,至少有3名院士履新。比如,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丁奎岭、贾振元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主要从事手性催化合成领域的研究。贾振元是机械工程专家,入选过“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履新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前,任该校常务副校长。

  美国要求与我国企业合作的美国企业以及与美国有贸易往来的第三国企业,审查其现有的中国供应商是否涉及新疆“强迫劳动”问题,忽视了全球各国制造业产业链的深度分工与合作,缺乏实际操作性。不仅影响美国大型跨国企业的利益,导致相关中小企业濒于破产边缘,也会提高美国居民生活成本。

赖乃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