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向东:AI大模型不是万能钥匙,落地过程警惕安全风险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07 06:06:11

  中新网北京6月5日电 (记者 夏宾)当前,各行各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速,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新产业,以人工智能为关键技术的新场景,面临的安全挑战更加复杂,各类攻击威胁与日俱增。

  5日,以“AI驱动安全”为主题的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安全高层论坛暨北京网络安全大会战略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称,AI驱动安全是大势所趋,未来网络攻防就是得AI者得天下。

  “谁能提前抓住AI变革的机遇,谁就能掌握网络空间安全的主动权。”齐向东判断,当前网络安全格局正在被颠覆重构,但这种颠覆重构不仅带来新的安全挑战,也为网络安全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新的网络安全态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其中就包括“提高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能力”。

  据奇安信发布的《2024人工智能安全报告》,AI既放大现有网络安全威胁,又引入了新型威胁,引发网络安全事件指数级增长。其中,2023年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暴增3000%,基于AI的钓鱼邮件数量增长了1000%。

  一项对IT行业领导者进行的关于ChatGPT等大模型的调查显示,安全性是受访者最关心的问题,71%的受访者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会给企业数据安全带来新的风险。

  由此,齐向东也提醒说,AI大模型不是万能钥匙。尤其是在当前“百模大战”的状态下,只有高质量发展的大模型,才能真正带来指数级能力跃升,激发网络安全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他在接受中新网等媒体采访时提到了AI落地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问题。例如,一旦对AI“倾囊相授”、对AI发问时“掏心窝子”,其具备的解决问题能力会越来越强,涉及到相关知识产权、商业 机密等方面的内容可能会被竞争对手通过AI窃取,造成数据泄露的风险。

  另一方面,无论是训练还是使用,必须把AI接入到公司内部数据中,但大部分AI又是从外部“领养”,是否存在“后门”、是否会被人“投毒”,都无从可知,这也是数据安全带来的潜在风险,若长期使用被“投毒”后的AI给出的业务决策,可能就会把业务带偏。

  但他也直言,我们不要被AI可能引发的数据泄露所吓倒,应该要拥抱AI,要把安全的问题交给安全公司,相信专业人办专业的事。网络安全公司要全面拥抱AI,利用AI实现安全能力的跃升。

  在齐向东看来,做好“AI驱动安全”至少需要具备三大条件,一是高质量的训练数据,二是纵深防御的内生安全体系,三是设备、体系具有统一的输入输出标准。

  具体而言,既要有足够多的基础安全数据用于训练安全大模型,也要有足够贴近实战的一手原始语料用于大模型推理。齐向东认为,基于这种全而新的高质量数据训练出来的大模型,精确性和实用性才能远超未优化的通用模型。

  此外,需要体系化的网络安全建设,为AI发挥效率创造平台。齐向东称,网络安全防护有赖于体系化协同。当前,通过AI赋能内生安全体系,不仅可以实现网络安全系统和客户业务系统的完美融合,更能实现网络安全响应从滞后到实时的大跃升,全时段瞬时响应成为可能,也为AI实时发挥防护功能和学习最新技术提供了真实海量场景。

  “训练好的安全大模型,能否取得好效果取决于设备和体系是否有统一的标准。”齐向东认为,标准的统一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据输入标准的统一,让AI能通过标准系统读懂“多国语言”,完成体系化分析。另一方面是指令输出标准的统一,让AI实现跨设备、跨系统的能力协同和全局联动。(完)

  江梦玲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法学院学习期间,主修的是民法、商法和公证法。她利用课余时间为当地侨胞和华商企业提供一些翻译与法律事务服务。“比如一些华人超市要谈店面续租,我会陪老板去跟房东谈判,尽量争取合理的价格;还有一些侨胞面临劳工纠纷,我会陪同他们进行调解。”

  “大伙儿干劲十足,我们全面掌握了大飞机机翼数字化制造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向领跑的转变。”航空工业西飞机翼装配厂厂长王超说。

  看着家门口种下的树木,阿瓦提县英艾日克镇拉特勒克村农民买买提·托乎提还有着更多憧憬。“我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种植更多树木,让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

  海南大学老师 赵红亮:我父亲是1935年出生的,他8岁的时候就加入儿童团去送信,就是拥军,把鞋垫、盐巴都送到我们老家西边,那里驻扎的是游击队,送给他们。

  “希望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有越来越多行业组织和个人加入拥军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浙江省双拥办负责人介绍,浙江省将继续打造“崇军拥军志愿服务示范街区”“崇军联盟”等品牌,广泛发动企业助力拥军、社会参与拥军、群众支持拥军,形成全社会尊崇军人的良好风尚。

  “一大早我就过来了,拿到钥匙后我赶紧来看看新房,这里以后是餐厅,这儿打算装成书房。”在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13号楼1601房间内,拿到新房的陈国飞从客厅到阳台,从阳台到卧室,对各个房间都细细打量,早早筹备起了装修计划。

许右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