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丨戏曲)听见山东吕剧腔,饼子贴在门框上

来源: 企业网
2024-06-02 17:10:02

  中新社济南6月2日电 题:听见山东吕剧腔,饼子贴在门框上

  中新社记者 赵晓

  锣鼓铿锵,配乐声响,邻里之间奔走相告,密密层层汇集院落,或站、或坐、或蹲、或倚,只等“庄户大戏”开场。

  初夏时节,山东省吕剧院接二连三送戏下乡。大批民间自发成立的吕剧庄户院团也活跃于齐鲁各地。

  作为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吕剧起源于山东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它以济南地方方言为标准念白,树仁义礼智信,“说中有唱,唱中有说”。乡间搓棒子、纳鞋底、喂鸡鸭、睡炕头等场景常被搬上舞台。

  老一辈山东人熟谙每部戏的剧情,唱词张口就来。鲁北一带“听见吕剧腔,饼子贴 在门框上”,胶东地区“吕剧一唱炸了锅,张大嫂、李二哥,扔下耪地锄,推开棉花车”……戏迷的“吕剧瘾”可见一斑。

  “60后”胡静华师从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在村里从青衣、花旦,唱到老旦,“吕剧从家长里短中道出处事真理,成为几代人的乡愁记忆。”

  追根溯源,吕剧在农村颇有观众缘。1900年,民间老艺人以纸糊毛驴,化装演出《王小赶脚》风靡一时,得名“驴戏”。1952年,谐民间“驴戏”“捋戏”(形容手指上下捋坠琴)等音,取中国古音乐十二律中的“吕”字,得名“吕剧”。而今,《李二嫂改嫁》《小姑贤》《墙头记》等数十部作品久演不衰,活跃于乡野,也点燃城市小剧场。

  “出牛力拼死命为的哪个?我怎能白白地毁掉青春!狠狠心跳出这万丈枯井……”“90后”花旦李佳欣眼含泪、跺着脚,诉尽“李二嫂”的幽怨。面前一两米处,观众坐在仿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木凳上。

  这是济南百花戏剧艺术空间沉浸式演出的一幕。该艺术空间隶属山东省吕剧院,于2023年10月启用。

  “演出结束后,观众转到台上跟我们学戏。剧院的专业乐队为他们伴奏,我们当陪演。”李佳欣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时下常态化的小剧场演出,为戏迷们带来全新体验,也高度考验演员“手眼身法步”的功底。

  今年4月,“80后”小生陈明在临沂沂河畔以户外露营演出形式,唱响《沂河两岸》《红嫂》等吕剧选段。“这次我们没有化妆,穿的也是便装,演出持续了1个多小时,观众不断喊着‘再来一首’。”据悉,这场公益演出是吕剧院应临沂市官方邀请的新尝试。

  除户外露营餐厅,山东省吕剧院还把剧场搬进新艺术空间、美术馆展厅,通过线上直播、校园演出等广泛接触年轻人。院长孙香兰表示,不管是经典作品还是新创小剧场剧目,都要在常演中努力“扩圈”“出圈”。

  记者梳理社交平台发现,周末的吕剧院成为“遛娃胜地”——知名演员辅导孩子身段,道地方文化;搜索“齐鲁艺票通”,30元人民币就能在济南北洋大戏院享视听盛宴;去东营市吕剧博物馆,可带上吕剧人物明信片盖邮戳;在莫言小说中看到吕剧唱词的年轻人,用学生证免费串场“过把瘾”。

  在百花戏剧艺术空间,孙香兰向记者细数手头工作。培养“80后”“90后”台柱子、出版吕剧校园普及教材……每一项都与传承密切相关。交流间,楼上演出正热,白发青丝交错。(完)

  “以前没有接触过机器,怕自己学不会。”第一次上手学习机器操作,童相珍连怎么爬上机器都不知道。但心中那股不服输的劲让她暗下决心,“我早点学会就能早点赚钱,那时我每天早上提前1个小时到,晚上下班再多留1小时,跟着师傅用心学。”最终,别人一个月才能学会的操作,童相珍用了18天就掌握了。

  张若昀携手参演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演出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全新演绎《孤勇者》。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23日(徐婧)“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23日是大年初二,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展”的展厅里,市民游客兴致勃勃地围在一张摆着五谷、福包的互动展示台前,在讲解员的讲述和示范下制作五谷福包,为自己和家人祈愿纳福。

  从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到雄安创新研究院科技园区,任双欢拍摄的照片及视频加起来超过10万张(条)。

  <strong>海南</strong>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娱乐活动,主要活跃在西北地区,还成为一些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近日从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今年昌吉州各县市都会在春节期间举行大型社火展演活动。

蔡贞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