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脱钩”不买账,外企竞相与中国“挂钩”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6-20 09:07:17

  文/李晓喻

  与中国“脱钩”并未奏效。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多数外企正在加紧与中国“挂钩”。

  外企对“脱钩”不买账

  报告还称,德国企业在中国过去三年的投资额大致相当于其2015年至2020年的投资额。

  此外,根据中国日本商会的一项调查,2023年超过半数的在华日本企业对中国追加了新投资,日企在华营业收入、营业利益和经营情况等表现均有所改善。51%的受访企业将2024年及以后的中国作为“最重要市场”及“三个重要市场之一”。

  另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法国、英国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84.1%和81.0%;澳大利亚去年对华投资也有17.1%的同比增幅。

  为何要与中国“挂钩”?

  外企对与中国“脱钩”不买账,一方 面重要原因是中国经济韧性强劲。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26万亿元人民币,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这个数字不仅远超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4年至2028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仅将继续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增速,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也将位居前列。

  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意味着投资中国将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在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之际,这对外企而言极具吸引力。

  中国贸促会此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23年四季度超九成受访外资企业预期未来五年在华投资利润率将持平或有所提高,环比上升约5.8个百分点。

  用德国经济研究所报告作者马蒂斯的话说,德国企业特别是大公司,仍将中国视为正在增长的庞大市场,并计划把更多业务放在中国,以对冲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带来的风险。

  中国日本商会会长本间哲朗也说,“中国经济的体量很大,GDP是日本的四倍”,日本企业很想在中国的成长性部门中保留自己的一席之地。

  中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也使外企更愿意深耕中国。去年,商务部举办了十多场外资企业圆桌会议,面对面了解企业的建议诉求并持续推动解决,共有400多家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参加。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说,外企表示这些活动解决问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展现中国开放决心和欢迎外资的态度。

  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在大国博弈加剧背景下,要让更多外企愿意与中国“挂钩”,中国需付出更多努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称,眼下中国尚未形成针对外资企业的争端解决机制,外资企业在维权时往往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此外,由于中国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外企外迁压力也在加大。因此,中国应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系统降低外企成本,精准做好外企服务。

  行动已经开始。王文涛日前透露,今年将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初步考虑在境内外举办20多场招商引资活动,包括一场标志性活动,也就是“投资中国”2024峰会,还有10场境外活动和12场境内活动。同时,支持地方在“投资中国”品牌下,结合自己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特点举办一些配套活动,形成全国引资“一盘棋”。

  在各类癌症中,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是中国居民死亡率最高的五大癌症。其中,肺癌死亡率的增长速度最快,2017年粗死亡率(不考虑人口等因素)较上世纪70年代涨了快9倍。对比来看,2017年中国肝癌、胃癌的粗死亡率较全国三次死因调查期间(1973年—2005年)出现了回落的趋势。

  1988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十七次常委会会议期间,“界别”这一提法首次出现。在此之前,全国政协的组织设置一直用“参加单位”来表述。2004年3月,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协章程修正案,政协章程第一次正式以“界别”来指称所有的政协参加单位。

  [#胡鑫宇案中心现场无打斗拖拽痕迹# ]#胡鑫宇遗体发现地为粮库院内# 胡某宇事件新闻发布会于2月2日上午10时在江西铅山县召开。发布会上,江西省公安厅指导组组长胡满松表示,胡某宇案中心现场无打斗和拖拽痕迹。#胡鑫宇事件调查情况发布会#

  正是因为支付了比较高的首付,小夏目前手里并没有多余的资金可以提前还贷。“最近都说提前还贷很实惠,我爸妈就想再省一省、借点钱把房贷提前还上。但我很不喜欢手里没钱、没有抵御风险能力的感觉,所以目前还没有决定。”

  2022年LPR已多次下调,5年期以上LPR总共下降三次,利率LPR利率从4.65%下调到4.3%;今年1月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其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如何顺应认知的升华,则需从各个方面发力。例如加强环境资源方面的机构设置,组建了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把过去环保和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职能进行集中,从政府部门的组织架构上,加强对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领导。

郑伊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