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九条”政策效应正在充分释放——稳定楼市预期 增加市场信心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13 05:17:15

  ■本报记者 史博臻

  5月27日,上海发布《关于优化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9条政策措施。与此前“渐进式”放松政策不同,本次政策调整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涉及范围更广。

  新政实施以来,在一手房市场方面,新开盘项目认购总体平稳,选房有所增加,在售项目来访量也在上升,成交量有所提高;而二手房市场则呈现出成交量大幅提升景象。

  购房资格有所松绑

  在上海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看来,“沪九条”包含多方面内容,比如从土地端优化,到市场关注度较高的限购、金融层面优化,还涉及到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等多维度的工作,满足住房差异化需求的同时,为上海楼市稳中向好奠定基础。

  首先,新政对限购进一步优化。非本市户籍家庭及单身社保年限降低到3年,比原先政策减少2年。新城以及南北转型等重点区域的非沪籍人才购房社保年限降低到2年,比原先政策减少1年。降低社保年限为满足刚需住房需求创造有利条件。

  非沪籍单身人士购房扩大到外环内二手住房,这样的举措,可以让买家有更多选择余地。“如果选择购买外环内二手房也意味着盘活存量市场,让改善型买家有机会卖掉手里的二手房再去购买新房,有助于打通新房和二手房之间的置业链条。”

  另外,新政也在满足不同客群的居住需求:对于多孩家庭,在现有限购政策上可以多买1套住房;支持困难家庭改善居住条件,对符合条件“以旧换新”的居民家庭,给予适度补贴。对此,卢文曦表示,“困难家庭也有住房改善的需要和追求,在经济上给予适度补偿,帮助居民尽快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沪九条”还鼓励企业购买小户型二手房用于职工居住。二手房中低总价小户型占较高比例,是市场上需要消化的重点,借助企业力量又可解决职工居住需求,平稳市场供需。

  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

  在降低购房门槛的同时,上海此次对住房信贷政策进行了有效优化,从商贷和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利率、额度等维度持续降低房贷成本。

  从首付比例看,有较大比例下调。此前,首套的首付比例为30%,二套房首付执行差异化政策,在青浦、嘉定等区域为40%,主城区为50%。

  新政之后,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低到20%;二套房首付比例仍执行差异化政策,在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宝山、金山6个行政区全域降低至30%;主城区则为35%。

  卢文曦分析,首付比例的大幅下调,对于刚需和改善的购买力释放都有明显帮助。对于改善型买家来说,当前二手房交易时间长,而且还价空间大,如果急于成交,房东可能要在挂牌价上打八折甚至更多折扣才能实现。较大的价格让步,可能会使业主延缓或搁置置换计划。“现在首付比例大幅下降,首付款压力明显减小,有置换需求的业主不用急于卖一买一,可以先买新房,二手房卖掉后的房款进一步用来冲抵贷款等。交易上的急迫感和焦虑情绪会缓和很多。”

  此外,利率降低可以缓解月供负担。对于二套房的房贷利率下调幅度最大,从4.25%(非差异化地区)降低到3.9%。按最新利率测算,等额本息方式还款,贷款100万元,30年,月供为4717元,总利息支出69.80万元,比原先分别减少约202元和7.3万元,金融政策组合会让购房者切实降低购买成本。

  整体市场有韧性

  自新政落地以来,新增客户量、业务咨询量等指标开始有所好转,进一步强化楼市企稳的心理预期。

  作为楼市“晴雨表”,二手房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据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今年5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超过1.7万套,成交量出现止跌回升走势。从交易节奏来看,5月27日至31日,在“沪九条”推动下成交超过4000套。自6月以来,二手房成交量仍然保持了较高的交易动能。从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官网“网上房地产”公布数据可以发现,到6月8日,6月二手房成交已迅速突破6500套。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人民警察是“人民卫士”,相信大家能够履行好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发展的职责,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2020年8月26日,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

  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香港广东青年总会联同香港大学、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及香港明汇智库,随机抽样访问了1000名15岁至39岁的香港青年和441名在粤港青,持续跟踪他们对前往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看法。

  上海市政协委员、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也是一名“新委员”,“首次参加上海市两会,我感受到上海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而我更多关注人才、核心技术、创新链上下游协作和协同发展等方面议题。”徐立告诉<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当前,内外部环境面临诸多考验,更要积极推动双向交流,一方面把人才送出去,接轨最前沿的科技发展,另一方面要‘筑巢引凤’把人才引进来。只有长期保持人才的双向流动,才能在未来竞争中成为人才高地。”

  在对疫情期间的医疗表现进行有意义的国际比较时,我们应首先考虑到人口差异,因为中国人口数量远远超过西方重要中心——美国或欧盟。确切地说,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3倍,欧盟的3.2倍。与第三个较小的资本主义中心日本相比,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1倍多。因此,在不考虑人口差异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数字比较会具误导性——相关比较应以人均为基础,即应考虑到人口差异。

  2022年,东方航天港保障完成了中国运载火箭首次海上“一站式”发射,首次近岸海上发射和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首飞,实现了总装、总测、出港、发射“一体化”的历史性突破。

张嘉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