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教授眼中的中国与孟加拉国年轻人

来源: IT之家
2024-06-16 00:55:36

  中新网昆明2月17日电 题:一位美国教授眼中的中国与孟加拉国年轻人

  中新网记者 胡远航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许多领域都位居世界前列。”“孟加拉国,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亚洲经济新增长引擎之一。”在孟加拉国南北大学任教的美国教授凯瑟琳(Katherine Li)看来,这两个国家发展的背后有着众多相似性,包括年轻人的状态等。

  凯瑟琳是美国人,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来到位于中国云南昆明的云南财贸学院(现为“云南财经大学”)担任外教,并和一名云南画家组建家庭;后来,因婚姻结束,她回到美国,于3年前受聘于孟加拉国南北大学。

  刚来孟加拉国时,凯瑟琳常常有种错觉,仿佛回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虽然道路等基础建设还不完善,但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现。年轻人就像打开瓶盖的汽水,涌动着热血”。

  在中国任教时,中国年轻人对外界的好奇与热情,以及勤奋刻苦的品质,都给凯瑟琳留下深刻印象。“那是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激情。”凯瑟琳称,相比20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青年,如今的孟加拉国青年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有人追寻美国的脚步,也有人欣赏中国的发展……

  “这是一个互联网、全球化的时代。各国青年都比上几代人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凯瑟琳欣喜这一变化。

  凯瑟琳认为,除了第一印象,孟加拉国和中国还有着众多相似性。比如“街上的人都很多”,一个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一个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比如“都有着古老的历史”“人民都很勤劳和善良”。

  “我觉得中国人和孟加拉国人的心都比较柔软。”凯瑟琳解释,这种认知源自她的真实感受——在两国生活时,她遇到的绝大部分人都以开放包容的心拥抱了她,并提供很多帮助,她也收获了爱人及朋友。

  西方人常常很头疼东方人说话不直接,但凯瑟琳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多 年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让她明白“中庸”的真正含义。“很多东西,应该用心去感受,而不是外在。”她说。

  在昆明时,凯瑟琳最爱过桥米线;去了达卡,她又爱上了蔬菜咖喱。“我在中国文化中学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就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是很难再装新的东西的。你要接纳新事物,必须保持空杯心态。”凯瑟琳将这个启示,视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第一法则。

  “事实上,不管你是美国人、中国人、还是孟加拉国人,大家都是人,都有着一样的情感和需求。”凯瑟琳说,当拥有空杯心态,“会发现大家从来都是一体的”。

  在孟加拉国南北大学任教3年,凯瑟琳发现,跨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我们学校举办过众多有关他国文化的展览,和中国云南大学等国外学校有很好的互动。大家正越来越近”。

  作为一个在亚洲生活多年的美国人,凯瑟琳视自己为不同文化交流的桥梁。她期待随着交流,“大家更能互相理解、互相学习”。同时,她也注意到一个“矛盾”的现象:各国年轻一代,在拥有更广阔的视角后,也更加回望自己的文化传统。

  无论是在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在私营单位中,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第一的都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下降。

  网红营销那套,放在锦州烧烤上不行,原因很简单——得不到本地人认同。你问一个锦州人,“锦州烧烤哪家最好吃”,1000个人能给你2000种答案。唐鸡头、小国凤爪、晓波、老白、御烧烤……都知道“锦州烧烤烤一切”,每家的特色、口味各不相同,难分高下。

  二要强化综合治理,把防范手机作弊作为今年高考安全的重中之重,让手机“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进一步守住考场安全的“主阵地”。

  不雅信息一经流传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涉事“男主角”郭某某,系河南省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住建局党组副书记、城改办主任。曾参与焦作市城东公园、中原路扩宽、大沙河生态治理等20余项重点民生工程的征迁工作。

  如果伯恩斯想要在任何程度上恢复与中国广泛且全面的对话,想要在任内成为他所尊敬的赛珍珠女士那样又一座“两国之间‘人民的桥梁’”,那他要做的,也应该像当年的赛珍珠女士一般,去认识中国人民的想法,去承认中国人民的想法,以及最后,尊重中国人民的想法。

  5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咨询小组对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强针更新作出建议,提出新的疫苗应主要针对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变异株XBB。

施毅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