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基金经理迭代史

来源: 人民网
2024-06-01 17:37:11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网红”基金经理。

  随着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市场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网红”基金经理。他们以独特的投资理念、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的业绩表现,成为各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网红”基金经理的一举一动也会受到格外关注。

  进入2024年,基金经理离职再现高潮。今年以来,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基金公司都出现了基金经理离职的情况。其中,头部公募汇添富基金袁建军、景顺长城基金李进离职;中型基金公司圆信永丰基金“一姐”范妍出走;外资公募贝莱德基金“元老”人物唐华离职。

  “网红”基金经理离不开互联网基因的催化,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分为PC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公募行业,PC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各自造就的基金经理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天天基金网、蚂蚁财富APP分别作为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两大基金销售平台,在C端基金销售和基金投资理财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两大平台的用户讨论专区也成为推动“网红”基金经理诞生的重要推手。

  在PC互联网时代,在银行渠道和互联网传播的共同作用下,诞生了以王亚伟、任泽松为代表的初代“网红”基金经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公募行业出现“明星基金经理”和“顶流明星基金经理”的概念,这个时代“网红”基金经理出现井喷式发展。

  然而,随着监管对公募严禁娱乐化和“饭圈文化”的倡议,以及“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等要求的提出,公募“造星”运动逐渐落幕。尽管去“明星化”已经成为公募行业的趋势,但依然有一大批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被外界津津乐道。

  PC时代:公募一哥诞生

  PC互联网时代之前,银行几乎是基金销售的*渠道。第三方代销渠道的诞生打破银行在产品代销领域的垄断地位,为基金行业带来新活力。PC互联网时代最成功的代销机构,莫过于天天基金网。

  在东方财富股吧的加持下,天天基金网基金销量和用户活跃度双双提高。据东方财富年报,截至2023年末,天天基金网服务平台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147.7万,其中交易日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187.8万,非交易日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68.8万。2023年,天天基金网非货币型基金共计实现认(申)购(含定投)交易1.51亿笔,销售额为9085亿元。

  “网红”的诞生需要一定体量的网民,互联网发展早期国内鲜有“网红”出现,金融行业的“网红”则出现的更晚。在PC互联网时代,“网红”基金经理最早出现于2007年的A股大牛市,王亚伟成为当之无愧的*代“网红”基金经理代表。

  自2005年担任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以来 ,王亚伟凭借对未股改、重组、资产注入和隐蔽资产等非主流股票的敏锐洞察力,成功挖掘出一批潜力股。2007年,该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达到226.24%,创下至今无人能及的单年收益纪录,王亚伟在这一年成功“登顶”。

  之后,王亚伟在2009年再度夺得冠军基金经理宝座。在掌管“冠军基”、渠道宣传以及互联网传播的共同作用下,王亚伟成为一代股民心中的神话,获得“公募一哥”的称号。

  2013年,也就是王亚伟离职的次年,任泽松凭借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以80.38%的年度收益夺冠,成为PC互联网时代新的“公募一哥”。整个公募基金经理职业生涯,任泽松创下任职5年187天实现218.72%收益的成绩。

  “网红”时代:“诸神”百家争鸣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A股市场的企稳,资本市场重新受到投资者关注。在权益投资火热的背景下,蚂蚁社区的话题从固定收益类理财、债券基金慢慢转至风险偏好更高的权益型产品。其中,不乏对绩优基金和基金经理的讨论。

  在供给侧改革和消费火热的市场环境中,一大批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涌现。许多基金经理借助移动互联网工具主动与投资者进行沟通,被投资者所熟知。还有一部分基金经理因业绩优秀或者持仓风格独特,成为蚂蚁社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这个时期,“明星基金经理”的概念开始在公募行业出现。

  通常来说,明星基金经理往往拥有较高的个人品牌价值,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大量粉丝,形成一定的“粉丝经济”,他们的名声和信誉能够吸引投资者关注和投资他们的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和市场观点也经常被媒体报道,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

  2020年之前,被普通投资者熟知的明星基金经理包括朱少醒、董承非、谢治宇、周蔚文、曹名长、林鹏、刘彦春、张坤、萧楠等。其中,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宜2018年初首募规模达到327.00亿元,一时间轰动市场。另外,2018年9月部,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仍能够募集到26.14亿元的规模。

  不论是周蔚文、曹名长、林鹏,还是张坤、萧楠、谢治宇,都是行业内比较资深的基金经理。2020年之后,公募行业“出道”的明星基金经理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特征。诺安基金前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就是最典型代表,其管理产品仅一年,凭借重仓半导体行业迅速走红“出圈”,被称为“市场上最锋利的茅”。

  2020年之后,“明星基金经理”的称谓也升级为“顶流明星基金经理”或简称“顶流”。基金行业饭圈化现象愈演愈烈,微博上陆续出现张坤、胡昕炜、朱少醒、王宗合、刘彦春、葛兰、周应波等基金经理的粉丝后援会和超话。“坤坤勇敢飞,ikun永相随,坤坤不老,蓝筹到老”等应援语火遍全网。

  在投资者追捧下,张坤管理规模迅速膨胀,成为新的“公募一哥”。截至2020年底,张坤管理的五只合计管理基金规模1255.11亿元,成为国内公募基金行业首位管理规模超过千亿的基金经理。除了张坤,其他“顶流”的规模也在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管理规模在300亿元以上的基金经理达到30位。

  可以看到,在PC互联网时代,“网红”基金经理多为管理“冠军基”的基金经理;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管理“冠军基”的基金经理占比减少,明星基金经理大多拥有亮眼的阶段性业绩。例如,张坤、蔡嵩松、葛兰管理的基金,很少成为“冠军基”,但在“出圈”之前业绩表现都非常亮眼。

  后“网红”时代:明星光环褪去

  在A股市场转冷以及监管要求下,公募“造星”运动戛然而止。2021年3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曾发文对公募基金开展投教宣传活动提出倡议,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理财观念,严禁娱乐化。各机构不得开展、参与娱乐性质的相关活动。

  今年3月,证监会在《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中提及,“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投研体系建设。各家基金公司对去“明星化”的态度也异常坚决。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网红”基金经理走上“投而优则仕”的道路,选择做管理岗但仍负责投研工作、管理基金产品;而另一部分“网红”基金经理则转而“奔私”,还有一些中小公募的“顶流”选择跳槽去了规模更大的基金公司。

  刘彦春、谢治宇、姚志鹏是“投而优则仕”的代表,三位基金经理均因管理产品出众而升任公司副总经理。其中,谢治宇还兼任基金管理部投资总监、研究部总监、国际业务部总监、基金经理。

  一位大型公募基金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投而优则仕”的高管大多不需要参与具体管理事务,高管头衔只是公司的一种激励手段。很多有高管头衔的基金经理更愿意继续从事投研和投资工作,对管理事务兴趣不大。

  创立或加盟私募也是“网红”基金经理比较主流的选择。PC互联网时代的王亚伟、任泽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林鹏、周应波、董承非等纷纷“奔私”。不过,王亚伟、任泽松进入私募行业之后,其产品业绩也相对惨淡。

  对于中小公募的明星基金经理而言,其更倾向于跳槽去同业。圆信永丰基金前基金经理范妍就是其中之一,她离职后加盟了富国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管理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超过150亿元的女性基金经理只有10名,范妍是其中一位,她的个人管理规模超过170亿元。

  2020年之后,管理“冠军基”的基金经理重新成为公募行业的领军者。2020年-2022年的主动权益冠军农银汇理前基金经理赵诣、前海开源基金崔宸龙、万家基金黄海被广大基民所追捧,所管产品的规模也快速增长。

  有公募渠道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散户比较青睐明星基金经理,管理“冠军基”的基金经理更是如此。历年业绩比较好的基金尤其是“冠军基”都会被散户疯抢,为了保证基金的正常运行,基金公司不得不对被集中申赎的产品进行限制。

  一位基金公司负责券商渠道前员工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21年之前,国内头部公募大多已经开始两条腿走路。除了主动权益基金的营销,部分头部公募还加码了被动产品的营销力度。在行情转冷之后,拥有一定规模被动产品的公司受冲击程度较小,很多配置型机构也愿意选择风格更加稳定的被动产品。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时代财经APP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未取得资质经营的,须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苑成说。

  走进客服中心,几十个座位排列整齐,每个工位前都有两台电脑以便客服工作人员随时查询与登记。在从未间断的电话铃声与客服回答声里,似乎听见了春运即将启幕的繁忙。

  下一步,浙江各区县市将制定2023年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推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齐、补强,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完)

  从“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再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同样反映出,事不避难是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密码。

  从客流构成看,预计探亲流约占春运客流的55%,务工流约占24%,旅游和商旅出行分别约占10%,不少高校已在春运开始前放假,相比往年占比相对较小;自驾车、城际拼车、定制客运等出行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小客车日均流量约为2620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6%。从时空分布看,预计节前以大城市向周边城市及主要劳务输出省份迁移为主,探亲流、务工流叠加,客流强度有所提升;节后则以主要劳务输出省份及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聚集为主,返程客流相对错开,1月27日(正月初六)和2月6日(正月十六)前后将出现两个返程高峰。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7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若论起近日最火的饮料品牌,或非天府可乐莫属。

叶志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