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产业“发新芽”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15 02:47:57

  ——编 者

  创新驱动,向上攀升

  邵玉姿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转型,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

  产业高端不高端,关键看产品高端不高端。河北是钢铁大省,近年来,当地组建省级钢铁实验室,成立“专家服务团”,推进省内钢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加强关键技术创新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支撑高端化转型。如今,河钢集团高端产品与中低端产品的占比由10年前的“三七开”变为现在的“八二开”,成为全国第一大家电用钢、第二大汽车用钢制造商。实践表明,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提升产品品质、附加值,传统行业就能不断补短板、扬优势。

  传统产业不能说是落后产业,传统产业里面也有新质生产力,也有高科技。高端化是企业持久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产业突围的内在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妨鼓励引导传统产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引擎,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做文章,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作者为本报河北分社记者)

  数字赋能,提质增效

  洪秋婷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广东传统产业种类多、体量大、产值高,近年来积极推动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在佛山顺德,格兰仕公司的智能组装线实现了从上料到运送、组装、检测、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产品品质、生产效率更有保障。佛山加快电器制造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小家电产业集群竞争力不断提升。从智能化改造,到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再到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变量”对传统产业的降本提质增效作用正不断显现。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快迭代。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加速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将为老牌企业、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作者为本报广东分社记者)

  “富矿精开”,向绿 而兴

  程 焕

  一家以煤为原料的生产企业,没有滚滚黑烟,煤炭经过一系列复杂工序,变成乙二醇、碳酸二甲酯等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废渣也能实现综合回收利用。“富矿精开”正成为贵州推动资源型产业绿色化转型的抓手。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采矿业等传统高能耗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点。一方面,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全过程,努力提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要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发力,推动粗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让矿产资源脱“土”向“绿”,真正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让传统产业重焕生机,需要摒弃粗放式发展,转向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金量”。

  (作者为本报贵州分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的重要论断,是对“两个务必”的传承和发展,也是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了百年大党坚定的战略自信,必将鼓舞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勇毅前进,带领广大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岸田文雄当天乘专机抵达巴黎。马克龙当晚在总统府爱丽舍宫会见岸田文雄,两人共同出席记者会并共进工作晚宴。根据官方通报,马克龙与岸田文雄讨论了俄乌局势,特别是由此导致的能源和粮食安全问题。马克龙感谢日本对乌克兰的经济和人道主义支持。

  在零售专家胡春才看来,随着国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出现新的变化,线下超市也需要变革,从原来的“卖商品”到现在的“卖生活”,给中国人提供新的生活解决方案。

  在周田园的课程表上,每周有三天都是体能训练,每次10公里户外长跑是对耐力的极大考验。风霜雨雪,她和同事们步履不停。“队里没有硬性要求一定要跑下来(10公里),但我们谁都不会中途退出,这是我们的职业尊严。”

  没能如愿将曾经的员工全部唤回,老刘并不在意。重开旅行社后不久,他已收到多份简历,其中不乏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老人”,“还是有不少从业者希望能回到行业,毕竟随着市场复苏,未来会有大批游客出国游玩,势必也会将市场持续推向高潮。”

  当天公布的2022年中国十大税收新闻包括:中共二十大报告对税收工作提出系列要求;中国分批次出台系列税费支持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人民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全国超八成个体工商户无须缴税;税务机关依法查处多起明星艺人和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等。

卢淑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