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邮轮入境免签助行业复苏 邮轮经济如何“接力跑”?

来源: 南方网
2024-05-26 21:17:26

  2024年5月15日起,我国在13个邮轮口岸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并配套推出支持促进邮轮产业发展若干措施。5月24日早上,巴哈马籍“地中海号”邮轮靠泊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来自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近800名外籍旅客享受新政策带来的通关便利。

  保加利亚籍旅客:通关非常便利,很快,给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这对我们快速回船有很大帮助。还会去北京,回到欧洲后下次还会 再来,之后我们计划每年都来一次。

  天津东疆边检站执勤二队教导员 毕琳琳:新政实施以前,外籍旅客入境需要填入境卡,需要采集指纹等生物信息,还需要加盖入境验讫章。如果没有办理好签证,从天津去北京等地观光旅游的,还需要办理临时入境许可或者申办停留证件,这个时间相对来说会比较长。新政实施以后,以上这些手续,有的是免除了,有的是简化了,在时间上大大缩短了。

  便利外国游客来华 邮轮经济迎发展新机遇

  在新政策的带动下,复航了一年的国际邮轮行业将迎来一场翻身仗。记者了解到,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地中海荣耀号、爱达地中海号将分别停靠深圳蛇口和山东青岛,大批外国人入境将给入境游市场再添热度。

  乘坐邮轮来华的外国旅游团可免签入境的口岸目前在中国有13个,包括:天津、辽宁大连、上海、江苏连云港、浙江温州和舟山、福建厦门、山东青岛、广东广州和深圳、广西北海、海南海口和三亚;停留时间不超过15天;活动范围为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北京市。入境港口的增多和在境内活动范围的增加,吸引境外游客来华的政策可以说是诚意满满。

  天津东疆边检站执勤二队教导员 毕琳琳:新政实施以后,到访天津的国际知名大型邮轮也会陆续回归,而且访问港的邮轮也会增加,这样入境的外籍旅客人数也会持续增长。

  目前,天津、上海的国际邮轮母港今年到港邮轮都在稳步回升,天津预计将接待入境邮轮100艘次,入境旅客超30万人,恢复至2019年80%的水平。上海国际邮轮复航至今,边检机关已累计查验国际邮轮超220艘次,查验出入境人员约70万人次。

  坐着邮轮来中国,成了不少境外游客来中国的首选,一些知名国际邮轮频繁停靠中国境内就是最好的印证。今年以来,欧罗巴号、威斯特丹号、迈希夫5号等多艘访问港邮轮陆续停靠上海,今年4月26日,搭载4000多名国际游客的海洋光谱号邮轮抵达上海,创下复航以来国际游客单船入境中国旅游的最高人数纪录。

  邮轮经济“接力跑” 各方充分准备

  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让众多国际知名邮轮公司纷纷加大对中国航线的投资和部署力度。政策实施像是一场接力跑的第一棒,后面从港口到周边的景点、餐饮、旅行社等,一棒接一棒,而参与这场接力跑的“队员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呢?

  为了跑赢这场中国邮轮业复苏的接力赛,除了免签政策的红利释放,一些配套措施也在迎头赶上,比如国际邮轮上船员的入出境手续也进行了简化。

  天津东疆边检站执勤二队教导员 毕琳琳:对随邮轮抵港不登陆的船员可免予交验出入境证件,为离船登陆后还需要返回到船上的外籍船员,集中受理签发电子临时入境许可,实现了船员快速便捷登陆和返船。

  因为邮轮旅游的特殊性,对于游客来说,既需要港口的服务,还需要旅游产品具有吸引力。方便顺利入境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体验更好的旅游服务?相关环节上的各家也都在紧锣密鼓筹划着。

  旅行社负责人 李协居:我们也要设计适应于各国客人来中国的一些旅游线路,包括邮轮母港周边的一些长短线的线路。现在中国的交通发达,游客可以在母港周围的地方纵情游览和品尝中国美食。

  位于尖沙咀的加连威老道曾聚集多家药房,这里的龙城大药房一度是内地旅客“必去购物点”,不仅卖药品,也销售保健品和化妆品。附近商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疫情暴发以来,加连威老道的药房接连关闭,往日的热闹不再。《环球时报》记者9日也看到,这一带尚在营业的药房生意一般,一些药房无人光顾,偶有顾客也只是买一些常用药品。顾女士是港中旅在红磡一家门店的员工,她9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受疫情影响,她所在的门店3年来的内地旅游业务几乎降为零,机票、景点门票等票务业务大幅减少。她说,疫情前,其工作的旅行社在香港有20多家门店,现在关了一半多,“原来真的很忙,以前哪里有这么多时间和你聊,后面会排着长长的队伍来咨询”。在和顾女士聊天的20多分钟里,记者没有看到一个顾客前来咨询。

  2000多年前,横贯亚欧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商贸人文的纽带,古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有着重要启示。

  心理聊吧

  当日马龙/袁励岑遭遇强劲挑战,他们在1:3落后的情况下连赢三局,以4:3险胜印度组合阿昌塔/纳纳塞卡兰。国乒另一对组合樊振东/王楚钦直落四局战胜新加坡的冯耀恩/郭勇。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0/80/7494721510725368948.jpg" alt="" />

  2020年以来,疫情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冲击,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一是部分行业企业出现缩招停招现象,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明显,特别是众多互联网“大厂”校招名额大幅缩减。二是企业线下招聘大量取消或延迟,虽然各类“云上”双选会为企业和学生提供了平台,但双方的沟通程度与线下相比大打折扣。三是部分毕业生求职趋于保守、求稳,不能随着当前形势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预期,“慢就业”“缓就业”问题突出。四是校企合作交流减少,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的经验,特别是利用企业资源参加岗位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机会大大减少,就业竞争力出现短板。五是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培养方案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和市场需求,源头上还存在“人岗不匹配”的情况。

陈淑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