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物流降本增效 经济运行底盘持续稳固

来源: 慧聪网
2024-05-31 15:34:02

  其中,《通知》就“推进物流提质增效降本”提出三项任务。三项任务包括,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和调整优化运输结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物流室副主任陆成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将“推进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列为2024降成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举措充分彰显了其对于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工作所具备的战略价值和实践路径。

  具体而言,一是具有规模角度的战略价值。在实体经济运行中,物流成本是企业成本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达14.4%,即每产生百元GDP,就需要14.4元的物流成本支撑。降低我国物流成本水平,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具有广阔的潜力和巨大的战略价值。

  二是具有统筹供需双侧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意义。物流活动体现产业组织,其组织模式、成本、服务质量影响产业组织模式和最终服务产品供给质量。抓物流发展,提质增效降本,不仅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更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支持产业创新和培育新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创造更大价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需求规模最大的物流市场,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持续提升。数据统计,2023年全 社会物流总额达352.4万亿元,同比增长5.2%。

  长期以来,我国物流业整体上在较高成本运行体系下持续发展。《通知》将为行业和全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

  陆成云表示,一是促进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对于物流行业而言,发展到当前阶段,进一步推进提质增效降本,必须通过服务的适配发展、体系的重塑建设、智慧手段的赋能提升来实现,这将促使物流行业走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二是支持产业运行质态的创新提升。物流的提质、增效、降本,将支持制造业、商贸业等产业扩大辐射范围,促进产业链融合,推动业态模式创新,提高实体经济价值链位势,培育新质生产力。

  三是支持经济循环的高效通畅。依托更低成本的物流供给,更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将提升产品供给的质量,支持我国产业更精准对接需求、发现需求,在全链条角度,实现扩大内需,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更加高效和适配的物流通道网络,支持我国生产力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特别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突出内需体系发展,形成我国在资源要素、市场空间、产业布局上的更合理结构。

  “在政策体系中,物流提质增效降本无疑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议题。为了有效应对当前物流行业的挑战,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陆成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力:

  一是整合物流资源,优化物流体系。推进重大物流枢纽布局优化,整合建设,将分散资源纳入规模化组织、通道化运行体系,构建国家骨干物流通道网络,培育通道化服务产品,支持高质量联运服务体系,促进运输结构调整,发掘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实现物流提质增效降本。

  二是深化物流与产业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物流与产业融合,依托物流枢纽营造智慧物流和供应链市场化应用场景,搭建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支持产业对接市场需求,推进业态模式创新,提高实体经济价值创造能力。同时,培育临空、临港、低空等经济,形成产业生态,打造经济增长极,在培育增量中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

  三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整合物流资源、物流与产业资源,实现物流发展与地方经济融合,需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解决资源配置深层问题。涉及进一步深化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支持服务融合,构建统一大市场,强化部门协同,形成支持要素融合创新的政策环境等。

  多地还对2023年高考录取工作进行部署,如四川出炉2023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录取七条新规,其中提到,2023年实现录取名册电子化,不再打印、寄发纸质名册。

  多地还对2023年高考录取工作进行部署,如四川出炉2023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录取七条新规,其中提到,2023年实现录取名册电子化,不再打印、寄发纸质名册。

  对于个人工资与全国平均工资的差异,王萍萍解释称,由于所处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类型不同,单位之间的工资水平有时会存在较大差异;在同一单位内部,由于就业人员所处岗位不同,工资水平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当前的工资统计使用分组数据反映不同地区、行业、单位类型的工资水平,以及地区内、行业内不同岗位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

  乔宝云告诉记者,增加省级政府对财政的调控能力,也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增强省级政府处理问题的能力。“省级政府集中还是下放更多财力并非没有争论,如今强调集中,也是为了更有效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之下的复杂局面,但是各个省份也需要平衡好自身‘输血’能力与基层‘造血’能力,将财力下放,以便能更好地培育地方‘造血’功能。”

  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4347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出口20265亿元,增长16.8%;进口14081亿元,下降0.8%。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6184亿元。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33232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76729亿元,增长10.6%;进口56503亿元,增长0.02%。1-4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8.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4%,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5.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2.9%,比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0.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9%。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援引最新数据报道称,澳大利亚3月对华出口飙升至近两年来高位,达到约190亿澳元(约合人民币8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但低于2021年6月的217.6亿澳元历史峰值。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的铁矿石块和铁矿粉出口量分别较前月增长24.3%和17.7%;对华动力煤出货量较2月激增125%。此外,就另一项大宗商品——大麦的对华恢复出口,双方也在积极协商中。中国商务部决定自今年4月15日起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所适用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进行复审。同样在4月,澳大利亚宣布暂停对中国向澳大麦征收“双反”关税一事向WTO提出的上诉。澳出口商对法瑞尔访华充满期待。南澳州龙虾捕捞协会负责人图马佐斯接受ABC采访时表示,2020年以前,南澳州每年出口到中国的龙虾有1800吨,中国市场占总出口量的90%,但澳中关系恶化后,销售额大幅下滑。图马佐斯坦言,即使协会努力开发新市场并扩大澳国内销售,但至今只恢复不到50%的销售量。他表示,澳龙虾捕捞业者和出口商密切关注阿尔巴尼斯政府的对华政策,尤其期待法瑞尔能够从中国带回好消息。《环球时报》记者5月初在西澳州首府珀斯访问期间在当地超市看到,龙虾每公斤售价跌至29澳元,与2020年前每公斤至少80澳元的价格相去甚远。与此同时,澳葡萄酒行业在过去3年受到的打击更大。不少出口商遗憾地表示,一度占据中国葡萄酒进口份额第一名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在2020年后对华出口几乎为零。

王柔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