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吧,不会只有我在假装大人吧”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01 14:40:14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邵萌)28岁的余星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在学生们眼里,她严肃、认真,总是不苟言笑。但只有她知道,其实自己的游刃有余“都是装的”。

  每次备课,余星都会对着镜子反复排练表情、眼神、台词,力求遇到突发情况也能条件反射地沉着应对。每次找家长谈话,她都会打个草稿背熟,还要偷偷拿张小纸条。“有次学生问我的业余爱好是不是看书什么的,其实我更爱吃着零食看动漫,当然我不会这么说的。”余星对中新网说。

  “难道只有我在假装当大人?”她将自己的疑惑发在了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很多共鸣,数千条评论分享着看似成熟稳重的大人露出孩子气的瞬间。

  西装革履的上班族,被叫经理、老师时可能一边在心里无声呐喊“担不起”,一边暗自开心;参加“高大上”会议的行业人士,可能一边思考一边惦记着茶歇的美食;熟知每一个亲戚在辈分上该怎么称呼的父母,可能私下在浏览器上偷偷搜索......

  除了装大人,今年还出现了许多自嘲的网络热梗,比如“吗喽文学”“NPC文学”......这些引起不少人共鸣的调侃,与其说是自嘲,不如说是祛魅。

  成长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对长大后的自己充满期待,认为大人意味着成熟、沉稳、理性,也经常听到“等你长大就会了”之类的话。但长大后会发现,人并不会随着年龄增长变得无所不能,大人也会焦虑、迷茫,也会走得磕磕绊绊。

  年轻人从懊恼自己不够成熟到调侃自己假装大人,不仅是对成长的理解,对生活本质的坦然接纳,也是在与不够 成熟、不够完美的自己和解。

  “真正意识到这些后,面对一些难题还有让我紧张的人和事的时候,我反而不那么焦虑了,多了些坚持下去的勇气。”余星说。

  年轻人从假装大人到成为大人,既是在一路拾捡起关于自己的真实碎片,也是在追求更好的自己。

  不过,人生也并非只有“没长大”和“长大了”两种状态,有时,我们也可以允许自己变回一个小孩,获得简单的快乐。毕竟,成长可贵,至诚至真、无忧无虑的状态也同样可贵。

  不够游刃有余,但那又怎样?真正接纳自己,有踏出第一步的勇气,有坚持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毅力,总会一步步靠近你曾憧憬的未来。(完)

  <strong>托克逊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中队民警 克丽比努尔·艾米都拉:</strong>我听到他的声音了,好久没见他了,有点激动,看到他的辛苦,心里有点难过,他平时也是这样,哪有困难就去一线。

  在上述文章中,曹德旺提出,作为大学必须考虑两个层面的利益:第一层面是教授与教工利益,要搭建平台帮扶,培养登上象牙塔,这是学校一项任务,支持知识发现和实验论证。第二层面要教授学生将其培养成才,提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二者本来并不矛盾,但事实是常常顾此失彼。如果能在实验室管理体制做有效改动,矛盾可以迎刃而解。可预见的结果是:教授论文得到满足,研发成果及时得以转换,企业技术难题得以解决,学生实操动手能力得到提升,更佳的是科研经费得到充实。

  另外四本进入到榜单中的中国原创童书是:讲述中国民族故事的《我是中国的孩子》,输出传统文化的《孔子来了!论语可以这样读》,明星孙俪跨界创作的《西西家族成长日记·我会保护我自己》和作为唯一入选的玩具书《空间站全景立体书:繁星作伴好还乡》。

开往春天的列车

  10多年前,提到高端医疗装备,人们总会联想到“海外进口”“价格昂贵”这些词汇。全球医疗装备“巨头”构筑的技术和市场壁垒,令中国企业望尘莫及。

一大批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在这里诞生

彭尚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