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界“拼多多”IPO,嘀嗒何以杀出重围?

来源: 新华社
2024-06-23 03:58:24

  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在线

  2024年,出行领域IPO排长龙,嘀嗒出行率先突出重围,即将成为港交所“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并且在招股头两天内,获得了超过30倍的认购。

  这是资本与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因为,当众多启动IPO进程的网约车平台还在探索如何缩减亏损规模时,嘀嗒出行早在2019年就实现了盈利,并且持续持今。

  2023年,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交易总额为86亿元,顺风车搭乘次数为1.3亿次,是国内第二大的顺风车平台。

  出行是大众消费的刚需,嘀嗒出行在不烧钱的前提下,构建了一个车主、乘客、平台三赢,并且边际成本极低的轻商业模式,并且用十年时间,向市场验证了其独特模式的可行性与生命力。

  01| 存量中创造增量 用共享带来各方福祉增加

  在当前的互联网存量时代,不少行业均告别了高增长,但拼多多却不断捅破“天花板”,反复交出远高于市场预期的业绩成绩单。其制胜法宝并非低价,而是精准匹配下的极致高效。

  在拼多多崛起后,平台们纷纷跟相模仿,却仍敌不过拼多多。原因很简单,平台模仿的是拼多多的模样,却没有复制其本质。相比其他平台的“大而全”,拼多多几乎只专注做一件事,即把供给端的大量低价商品,匹配给下沉市场的用户,精准分发。

  嘀嗒出行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质则是对时间和空间等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存量中创造增量,让每一个私家车主开车途中的空座都发挥最大价值,在挖潜增效之路上镜无止境。

  相比通过新增车辆去满足出行需求,嘀嗒选择鼓励现有车主顺路分享空座。毕竟,截至2023年,全国小型私人乘用车可用的1216百万个座位个中,平均利用率只有30.3%,每辆车的平均乘员人数仅1.4人。

  由此,车主可以节省出行开支,乘客可以节省约50%车费,而平台则通过供需匹配撮合,以及全程安全及保险保障,获得了一定服务费。这样,车主平台和乘客三方之间实现三赢,每一方福祉都比原来有所增加。

  而关键的是,低价并没有牺牲体验和效率,甚至能有更好的体验。

  02| 在共享方向上,消费者撑起的价值空间

  而在顺路前提下,嘀嗒出行一直在探索更大的运力潜能。这个增长过程可能比商业出行要慢,毕竟顺风车车主的经济驱动因素比网约车司机要弱很多,他们更在乎是否方便,顺路和节约时间,在此基础上,分摊一些用车成本。

  不过,对于顺风出行平台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单靠补贴和激励并不足以调动那些真正顺路的车主;但机遇在于,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去让顺路分享空座的每一个环节的体验,都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和省心,同时通过机制创新和理念倡导,对于真正要顺路分享空座的车主形成更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形成车主乘客双边相互促进,互相带动,不断自主向前的增长飞轮。

  这正是嘀嗒出行看到的机会,背后是对移动出行终局的深刻洞察。毕竟,路上车辆不可能无限制增长,但大众的便捷品质出行需求却一定会不断提升。因此,需要一个更加通往终局的解决方案,就是车辆共享。

  相较于网约车,嘀嗒顺风车是对共享经济的更精确诠释。而在大数据和AI的合力赋能下,这种共享效率和体验还在持续提升。目前,嘀嗒顺风车平均顺路程度,以接单数据统计已达85%。同时,随着合拼效率提升,平均每一个合拼订单可为用户节省近两分钟路上时间,每天为所有合拼订单用户累计节省250小时。

  此外,嘀嗒顺风车应答率在过去三年持续增长,2023年已达66.5%,高于50-55%的行业平均水平。而嘀嗒出行此次招股披露,募集资金有35%都将用于技术和安全能力提升。

  如今,大众消费一定是性价比成为主流,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在这一个维度上,嘀嗒出行和拼多多殊途同归:专注聚焦,强调极致性价比,用更少的支出享受更好的服务。

  03| 造血能力才是关键 为此需要投资长远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商业模式的比拼,“造血”能力为关键标准,在烧钱的出行领域尤其如此,依赖投资“输血”的公司难以走得长远。

  从嘀嗒出行的业绩增速,也能看到拼多多的“影子”。 2023年,拼多多营收同比增长89.68%,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90.33%。同期,嘀嗒出行 总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0%,经调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高166.3%。

  2021至2023年,嘀嗒出行的毛利率分别为80.90%、75.10%、74.30%,始终保持高位。经调整利润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2.4亿元、8471万元、2.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30.5%、14.9%、27.7%,彰显了强大的造血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其毛利率的小幅下滑,并非盈利能力的波动,而是嘀嗒出行考虑到财务稳健,决定微调发展节奏,增强技术基础设施和安全措施,导致运营和维护服务费用增加,保险成本增加等。

  深耕出行市场10年,嘀嗒充分证明了自身拥有良好的经营效率,即使在压力最大的2022年依然实现盈利。

  高效率的背后,是嘀嗒出行多年逆势增长的研发投入,2023年更是同比增长36.7%。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研发团队占公司雇员总数约52.0%。

  与此同时,嘀嗒出行的销售及营销开支逐年下降,2021、2022和2023年分别为2.6亿元、2.3亿元及2.3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41.3%、32.8%及28.7%。

  事实上,相比用户激励和补贴,研发投入短期内不一定会快速扩大用户规模,但确是极大提升了用户留存能力,以及口碑效应。因为技术能够从根本上重构用户出行体验,让体验和效率痛点逐一攻克,让顺风车在经济实惠基础上更加高效便捷,从而实现同时满足大众出行的两大核心诉求:快和便宜。毕竟,出行即服务,最留住用户的,还是效率和体验。

  此外,嘀嗒出行的效率,还在于低成本撬动大增长的高效资金运用。和多数同行采用B2C重资产模式不同,嘀嗒出行定位为纯信息服务平台,不拥有或租赁车队车辆,避免了高昂的车辆购买或租赁成本,也省去了折旧成本。

  最终,嘀嗒出行以较小运营成本,撬动了更大业务增量,实现高于同行的杠杆率,飞轮效应凸显。高增长、高利润、低成本,也意味着嘀嗒出行已在精细化运营和快速发展之间,达成了一个平衡点。

  04| 精耕细作带来的正循环

  平台的精耕细作,也逐渐带来正向循环。2023年,嘀嗒顺风车月均活跃认证顺风车车主及顺风车搭乘人数,分别同比增长33.3%和29.7%。同期,嘀嗒顺风车搭乘次数和交易总额,分别同比大幅增长38.3%和41%。

  国内网约车市场很大程度上是靠残酷价格战塑造的,但难能可贵的是,嘀嗒出行的用户增长与车主增长不是烧钱补贴换来的,有很大程度源自口碑效应。这不仅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也是对投资者的负责。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嘀嗒顺风车车主补贴及顺风车乘客用户奖励总额仅占同年顺风车平台交易总额的1.8%、1.9%及1.8%,远低于网约车平均16.7%的水平。

  相比网约车70.3%的司机佣金率平均水平,顺风车行业车主平均水平为89.5%,整整多出近20%,其中嘀嗒顺风车车主佣金率最高,达89.7%,这再次印证了其强大成本控制能力,能够最大程度让利用户。

  从其营收构成来看,嘀嗒出行9成以上来自顺风车。或许有人会担忧其市场有限,但顺风车是绿色出行的真正践行者,减少碳排放,受到多项政策支持,有着广阔前景。

  数据显示,顺风车市场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达29.4%,将成为汽车客运市场增长最快细分市场。同时,以出行距离计的顺风车渗透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0.36%增至2028年的0.80%。此外,顺风车在中国汽车客运市场份额,将从2023年的4.4%增至2028年的8.4%。

  更重要的是,大众消费一定会回归理性和务实,真正顺路分享的共享出行模式,在增进各方福祉过程中将逐渐彰显其模式先进性。

  作为顺风车新业态龙头,嘀嗒出行先发优势明显,其轻资产模式、稳健经营、战略远见与投资者理念契合,后续估值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

责任编辑:张恒星

  为回应香港和内地人士春节期间通关需求,1月18日至21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的每日单向通关名额(只适用于私家车和跨境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由1000人次提升至2000人次。由此,跨境通行客车量将持续走高。

  多路径研发迅速遴选治疗药物。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多种药物或疗法纳入诊疗方案;附条件批准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药物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适应症注册申请;经过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莫诺拉韦胶囊进口注册……

  本次活动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指导,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北京电视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北视英特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BRTV化境工作室、北京大骞视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策展及承办。北京北视英特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8K视频内容,长虹电视做为8K显示终端设备。(完)

  公职的部分,我相信只会越来越多,我也乐意。因为本身马浚伟是一个很活跃的人,我本身真的是每一天都是充满动力的,所以我觉得我在时间上,我是非常有把握。

  <strong>马浚伟:</strong>以前我跟很多香港人一样,也跟很多内地的家庭都一样,家里比较穷,只有我爸一个人工作,哪怕你就算是成绩好,你能上大学的机会很低。在我的那个年代,全香港只有两所大学,能入大学是一件很大的事。

  孙春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研究进一步加强医疗救治工作。她指出,新冠患者救治已经有一套成熟的诊疗技术和有效的治疗药物,要加强重症救治组织工作,根据各地疫情形势选派国家专家巡诊指导,按照“四集中”原则将重症患者收治到救治能力强的三级综合医院,严格落实第十版诊疗方案,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规范化同质化治疗每位患者,统筹好新冠和其他疾病救治,不断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要加强城乡医疗资源统筹调度,保障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药品和医疗设备,通过上级医务人员下沉、巡诊、组建流动小分队等多种形式,增加基层医务力量,主动做好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用药指导等服务,把防重症的关口前移到家庭和社区。要加强临床救治研究工作,深入评估病毒的致病机理和临床特点,为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提供循证依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医务人员的先进典型和事迹,确保各项关心关爱政策落实到位,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新华网)

唐承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