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文丛”25年推出127部作品 见证中法文化交流

来源: 扬子晚报
2024-06-24 16:46:20

  中新网北京6月22日电 (记者 应妮)第3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午夜文丛”新书发布暨向法国大使馆赠书仪式日前举办。湖南文艺出版社向法国大使馆代表赠送了一批精选的“午夜文丛”图书,以表达对法国文学和文化的敬意以及对中法友谊的珍视。

  活动发布的新书包括罗贝尔·潘热的《帕萨卡利亚舞曲》《某人》《梦先生》、阿兰·罗伯-格里耶的《作家生命之序言》、卡特琳娜·罗伯-格里耶的《阿兰》等7部作品。至此,“午夜文丛”已出版书种91种(含不同版本),作品127部。

  在世界文学史上,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巴黎发端的“新小说”——那些不断引起争议的作品,都出自一个名叫“午夜”的小出版社。它成立于1942年,在文学界的地位也是因为它总是勇敢地出版那些不被人接受的作家的作品。后来的事实证明,出版社极富眼光和远见:贝克特和西蒙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部“新小说”的中文版是1979年出版的罗伯-格里耶的《窥视者》,随着现代主义文学热潮的兴起,后来又相继出版了布托、西蒙和杜拉斯的作品,中国读者也因此知道了午夜出版社。

  艺术家陈侗早年在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成为美院教师后仍心系出版。1997年,在他已经策划出版了罗伯-格 里耶的《重现的镜子》和年轻作家图森的三部作品之后,他和朋友鲁毅一起成立工作室,与湖南文艺出版社开始了“午夜文丛”系列丛书翻译出版的合作,1999年出版了西蒙的《植物园》,至今已足足25年。

  值得一提的是,“午夜文丛”在读者中的影响力还通过作家的到访而不断加深,这也构成了一种顺应时代的立体的外国文学出版模式。自1998年以来,先后到访过中国的“午夜”作家有罗伯-格里耶、图森、莫维尼埃和艾什诺兹。

  对谈嘉宾、翻译名家余中先认为,在中法建交六十年之际回顾“午夜文丛”二十五年的出版历程,令人感怀的不仅是作品自身,还有围绕作品形成的两国在文化交流中建立的长期、稳固的友谊。(完)

  “今年春节档电影很多,有好几部都想看。”北京市民田女士刚与家人看完《满江红》,就准备“转场”去看下一部电影。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6/51/14036667974308622095.jpg" alt="" />

  敦煌具备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敦煌的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加之疏松通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成为瓜果的“乐园”。

  摄影:洪泽华 李学仁 朱雨博

  增强生态意识,滋养环保习惯。目前,自然学校已开展自然生态教育课程及公益活动6000多场次,直接参与公众近100万人次。

  “祝家大集每个集日客流量平均达数万人次,正成为文商农旅相结合的特色文化大集。”王洋说。

黄沛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