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专家齐聚抚远 共促两国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来源: 央广网
2024-06-10 09:27:54

  中新网佳木斯6月9日电 (记者 姜辉)9日,第一届中俄渔业产业合作对接会在“中国淡水鱼都”黑龙江省抚远市举行。会上,来自中国、俄罗斯两国专家学 者、企业代表约100人探讨和分享鱼类生物多样性保育、增殖放流、渔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促进中俄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抚远市地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地带,鱼类资源异常丰富,全市绿色无污染宜渔水域资源超40万亩,成为鲟鳇鱼、大马哈鱼等珍稀冷水鱼繁衍生息的天堂,被誉为“中国大马哈鱼之乡”“中国鲟鳇鱼之乡”“中国淡水鱼都”。2024年,抚远市渔业产值预计将达到7.1亿元人民币。

  会上,佳木斯市委常委、抚远市委书记、黑龙江省政府黑瞎子岛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主任何大海致辞表示,长期以来,抚远市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在商贸往来、人文交流、渔业执法和资源涵养保护等诸多方面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合作。希望通过本次对接会,加强中俄地区间合作交流,推动渔产业科研成果转化,树立抚远冷水鱼品牌,吸引知名企业到抚远投资兴业。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市长克拉夫丘克·谢尔盖·阿纳多里耶维奇致辞表示,目前,哈巴罗夫斯克市的渔业企业生产超过200种自有产品,包括熏制和轻盐鲑鱼、保鲜食品和各种鱼类的半成品等。这些渔业企业准备向中方提供渔业产品,中方可以在哈巴罗夫斯克市自有销售网点购买,也可以直接在工厂购买后通过水运运往抚远市。

  会上还举行了《抚远市与哈巴罗夫斯克市2024年合作意向书》签约仪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养殖领域首席科学家杨弘、俄罗斯渔业联盟主席布尔科娃·奥尔加·尼古拉耶夫娜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中国淡水鱼产业现状及产业技术研发进展、俄罗斯境内鱼类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政策等内容进行主旨发言。(完)

  新华社土耳其哈塔伊2月9日电 题:中国救援队连夜奋战拯救生命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总书记常用这一平实的表述。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强调,“我们无意也没有输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模式’,但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一些全新选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木材安全,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张利明说,2012年,按照国务院关于构建木材安全保障体系的要求,我国启动了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至2022年建设范围涉及全国29个省(区、市)、六大森工(林业)集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调研显示,目前,我国蓝领群体普遍存在“技能短缺”的现象,一些学历较低的年轻蓝领劳动者,因为缺乏数控机床操作等技能,只能在简单的组装岗位就业。而有一定学历的年轻人在择业时,则更喜欢时间自由、环境自由的工作,而不是进入工厂。

  优点三——在任务规划上,空间站通过大、小机械臂分别工作和组合工作模式,在配置一个货物气闸舱的情况下,支持载荷在舱外大范围转移,可以完成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舱外暴露载荷部署和回收。

  “在这些智能设备的加持下,一个包裹的分拣最快只需要10分钟就能完成。从消费者下单,到包裹出库,最快只要30分钟。”广州花都亚一分拣中心负责人钟水明介绍。

陈家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