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人士把脉中餐在海外发展如何提质升级

来源: 新京报
2024-06-11 03:04:54

  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主办的中国烹饪世界大赛素有“中餐奥林匹克”之称。本届大赛由加拿大餐饮总会承办、加拿大多个餐饮业商会协办,主题是“舌尖百味新世界,五洲餐饮共融和”。

  “对于中国餐饮而言,出海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世界中餐业联合 会会长邢颖在大赛期间举行的第十二届国际中餐发展论坛上表示,随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以及科技的进步,过去因文化差异、政策不同、食材供应链准入等原因对中国餐饮出海带来的种种难题正逐步被破解。对于饱受“价格内卷”之苦的中国餐饮品牌而言,出海正成为当下的一种新选择。中餐的国际化发展在过去数十年中付出了成本,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孕育了品牌,探索了模式。今后中国餐饮业的发展将在新的政策红利期下得以行稳,在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下得以致远,在专业化竞争、连锁化程度和餐饮出海的全方位提升下得以繁荣。

  从事餐饮业约30年的温哥华中餐业主郝正文表示,中华餐饮是加拿大华人和华人社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加拿大餐饮业的一个瑰宝。但在文化多元的温哥华,中华餐饮也面临着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巨大挑战。中华餐饮业者不但要发扬自身文化传统,体现“食不厌精”的专业精神,更要与其他餐饮文化交流切磋,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大环境下创造出更具特色的中华餐饮新品牌、新口味。在新形势下,中华餐饮更要走出“夫妻店”的经营视野,以产业大格局、大视野来团结同仁、共谋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善用本地食材,提升中餐业的规格、水准、服务,打造更为高端、丰富的中餐产业链。

  美国知名烹饪电视节目主持人、中餐名厨甄文达表示,中国菜丰富多元,中餐在北美社会也已深入人心,但往往缺乏团队去进行品牌包装和形象推广。海外中餐师傅需要更多地树立自信,展现好菜式的色、香、味、形,同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加强对中餐的包装和品牌推广。

  益海嘉里金龙鱼大品牌管理部总监周强认为,食品餐饮相关企业应以食材为媒,以厨艺会友;并在研发道路上持续创新,推陈出新,展示中国不同菜系美食的非遗特色,助力中餐烹饪赛事等,推动中餐出海和形象升级,让更多营养、健康和美味的中国美食和餐饮产品香溢世界。

  此次参赛的温哥华沪菜餐厅经营者张征认为,海外中餐业若要真正融入当地,仍需改变当地顾客认为中餐只是酸辣汤、咕噜肉和春卷的固有观感。他的心得是,菜式在口味、造型上凸显中餐的底子,但食材、调味等应积极与当地资源结合,这样才有更大市场。同时,“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旧有思维无益于中餐发展。海外中餐业者更应齐心协力,“一起做得更好”。

  四是积极能动履职,全面深入组织专业公开听证。2022年10月,第三方监督组织对A公司、B公司的整改落实情况出具了合规考察书面报告,认为企业已经落实了合规整改计划。检察机关在审查企业合规情况、综合全案事实的基础上,拟对张某甲、张某乙、崔某某作相对不起诉处理。本案涉及多方主体,为保证监督考察和案件办理公正透明,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检察机关组织公开听证。一是邀请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的行政监管部门及律师担任听证员,从行业监管角度和法律适用角度评议案件,确保听证意见的全面性;二是邀请A公司、B公司的代表及第三方组织成员参会,分别介绍企业合规整改落实情况和考察评估情况,确保听证员全面了解案件;三是邀请北京市银保监局工作人员以专家身份线上出席听证会,提供保险监管领域专业意见,确保评议结果的专业性。

  浙江省人大代表,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周建华建议将沪舟甬跨海通道铁路部分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目前沪舟甬公路通道已具备规划顶格支撑,但铁路通道尚未列入国家级相关规划,加快实施的依据支撑不够充分。建议全力从集约节约利用廊道角度,争取沪舟甬铁路通道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传统食品产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尚存安全隐患。传统食品的生产方法并非越“土”越好,人工制作需要与现代化生产并行。建议传统食品企业梳理产业链中的安全问题,应用现代科技实现从手艺到工艺、从经验到科学、从人工操作到智能控制的跨越。

  王亚辰是上海的一名高二学生,今年17岁的他已经被失眠困扰了三年。从初三开始,他便发现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样“脑袋挨着枕头就睡”。其中,最夸张的一次是中考前,他通宵未睡,一躺下就会想起第二天的考试,只好起床继续复习,结果第二天脑袋昏昏沉沉,发挥失常了。

  此外,23个公布2022年GDP总量情况的省份中,东部省份依然领先,广东最高(预计12.8万亿元),连续34年稳坐全国第一,2021年,成为国内首个GDP超12万亿元GDP大省,不过,2022年江苏“紧随其后”,GDP预计也突破12万亿元。山东(预计8.7万亿元)、浙江分列“8万亿”、“7万亿”阶梯。中西部省份中,河南预计首破“6万亿”,四川预计超过5.6万亿元。

  新疆各民族文化长期交流交融,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成长。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充分尊重和保护各种民俗文化,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处,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黄智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