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文博会绘就文化产业新图景

来源: 雷科技
2024-06-23 21:09:08

越剧《梁祝》备受参展观众喜爱。主办方供图

越剧《梁祝》备受参展观众喜爱。主办方供图

  折扇开合,水袖飞扬,越剧《梁祝》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观众;脚步轻盈,刚柔并济,汕头女子英歌队和机器人“梦幻联动”点燃了现场氛围;舞姿多彩,古乐动人,《乐动敦煌》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敦煌壁画之美……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昨日闭幕,短短5天,各地文化精品、文化创新成果火“出圈”,让参展观众大饱眼福,纷纷感叹“不虚此行”。

  峥嵘二十载,文博会步履铿锵,尽展文化新气象。在这里,文化产业“顶流”同台竞技、百花齐放,漫步文博会各个展区,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魅力与蓬勃生机。

  “文创中国”专题展区。参展观众供图

  油画、水墨、刺绣、雕塑、书法篆刻……从春联福袋、“国潮”盲盒到古风主题集市,展区内富含中国元素的文化产品“遍地开花”,文博会不仅成为展示文化建设成就、文化创新成果的最佳舞台,同时也是彰显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平台。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经过二十载耕耘,文博会展示规模从首届的4.5万平方米扩大到如今的16万平方米,线下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3076家,参会国家和地区从首届的10个增加至第二十届的108个……展会规模、交易成果连年攀升,让文博会成为国内外文化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首秀”的首选地,亦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的“文创中国”专题展区,汇聚来自故宫文创、北京工美造办、景德钰青等代表性文创机构,文创产品、国潮好物琳琅满目,吸引大批参展观众驻足拍照、热情购买;首次设立的艺术·设计国潮展、文旅融合·文化消费展等主题展区,以新的形式展现传统文化的“现代美”,在科技与文化的碰撞下,非遗文化产品焕发出新活力,文旅消费场景也变得生动有趣、真实可感。

  历经二十年发展,文博会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文化+科技”新业态让传统文化更加熠熠生辉。文化向“新”而行,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新改变,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沉浸式体验各地胜景,与文物零距离互动,新形式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目光,使文博会变得更加时尚、更富有科技感。

中小学生创新创意设计成果首次登上文博会。参展观众供图

中小学生创新创意设计成果首次登上文博会。参展观众供图

  文博会的现场也见证了年轻人“接棒”传统文化。深圳市中小学生创新创意设计成果首次登上文博会,互动区特别设置“创意工坊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涵养文化自信,让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互动区木雕工作坊、珐琅工坊热闹非凡,“上新”作品为古老非遗注入青春力量。“带着孩子们去做木雕,从一个小木头到变成一个精美的作品,其实都是一种美的塑造,美的追求。希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代代相守。”深圳宝安中学外国语学校木雕老师如是说。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期待文博会以二十年为新起点,扬帆起航再出发,更好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绘就更多文化新图景。

  此外,《人世间》也获得了“年度海外传播剧”提名,编剧王海鸰、王大鸥,演员雷佳音,演员辛柏青、演员宋春丽、隋俊波也分别荣获“年度编剧”、“年度男演员”、“年度实力男演员”、“年度实力女演员”提名荣誉。

  两位京味儿作家的作品

  原来的大杂院变成了公共空间。在古色古香的院落里和亲朋好友们畅谈,和街坊四邻议事,有专门的阅读空间,周围还有不少文化活动。现在的胡同生活既保留了老传统,又有了新滋味儿。

  “以往春节档的电影基本平均在100分钟左右,这对票房也比较有利。而2023年的电影长达两三个小时,确实是不太常见的现象。”编剧毛海青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高质量长片背后,反映出观影人群的认知和习惯已产生变化。

  匈华总会常务副主席曾玉根宣读中国驻匈牙利使馆领侨处为晚会主办单位及侨胞们发来的新春祝福贺信:值此新春佳节之际,驻匈牙利使馆领侨处向匈牙利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匈牙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致以节日的问候。

<strong>长大后,你成熟了</strong>

蔡绍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