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陈星灿、安家瑗共论“柴尔德与中国考古学”

来源: 砍柴网
2024-06-17 05:12:07

  中新网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 应妮)“柴尔德与中国考古学”主题讲座日前在北京涵芬楼书店举行。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部原副主任安家瑗三位考古学者,从20世纪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的学术与生平出发,畅谈柴尔德对中国考古学方法与思想的启发,并分享关于中国考古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思考。

  维尔·戈登·柴尔德(1892—1957)是世界著名的考古学家。商务印书馆近期推出四部由李零教授策划并主持翻译的作品,从不同角度解读柴尔德生平与学术,旨在立体呈现这位学人复杂的精神面貌与深远的学术启发,重新发掘这位重要考古学人的当代价值;尤其对柴尔德提出的重要历史概念与考古方法论给予充分阐释和重新评估,为中国考古学发展提供镜鉴与激励。

  谈及组织翻译这套丛书的动因,李零表示,柴尔德对于考古学术界而言是绕不开的人物,尤其是他关于近东和欧洲文明的研究,对中国的考古学界具有很大启发性,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就曾在日记中写下阅读柴尔德著作的感悟。本次主持翻译和出版的著作来自英、美、澳三国不同专业背景的写作者,几部作品对柴尔德的解读互相补足,完整介绍了柴尔德的早期和晚期经历,既展现了他的个性和私人生活,也梳理了他毕生的学术活动。

  陈星灿进一步强调了柴尔德对中国考古学界的学术价值。据他介绍,夏鼐先生曾称柴尔德为“英国进步考古学家”,并引进了“考古文化学”等理论,而在柴尔德去世六十年后,这些知识遗产仍影响着中国的考古学研究。陈星灿提到,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一个柴尔德当年提倡但还没全面展开的考古学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柴尔德对我们具有开创性的影响。

  安家瑗曾跟随其父、考古学家安志敏翻译柴尔德所著的《考古学导论》,之后也翻译了他的另一部著作《人类创造了自身》。她认为后者不是专为学者所作,而是为大众撰写的普及性读物,其论点与深入浅出的写作方式至今仍具有突出的指导 意义。柴尔德的“大史观”恰是许多考古学人所欠缺的,其著作和理论对青年考古学人尤其具有绕不过去的基础意义。

  据悉,“解读柴尔德”丛书包括译著四部:《柴尔德的神秘生涯》《柴尔德的方法和理论:史前史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阐释》《史前史学家柴尔德传》《致命的诱惑——柴尔德的政治人生与思想》。它们充分反映了戈登·柴尔德在学术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展现了他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的生命历程。(完)

  作为中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已多次赴澳大利亚、美国、法国、韩国,东南亚和非洲各国,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演出两百多场。其中,周虹赴港澳台及国外演出交流60余次,被海外乡亲称为来自家乡的“文化使者”。

  据了解,昌吉州社火最早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年间,该州吉木萨尔县、奇台县、玛纳斯县、昌吉市等地的社火表演赛也有30余年的历史。今年60岁的昌吉市民朱新贵告诉记者,今年是他第三十五次参加“闹社火”,他还是昌吉州社火表演的非遗传承人。

  这几天,根据寒潮预警,黑河地区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Ⅲ级应急响应。一大早,“黑河好八连”官兵就抓紧准备,做好界江冰面执勤巡逻前的各项准备。

  游客在游览观光的同时,当地也策划了众多赶年兽、春节老人赐福等阆中独有的民俗活动,以千年古城为舞台,吸引大量游客市民驻足观看,不但拉近了观众与演员的距离,也让观众更好融入了传统艺术氛围里。在这些热闹喜庆的民俗表演中,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我们来阆中这儿,就是觉得这边年味挺足的,有很多表演,然后还有一些春节民俗活动,让我们感受跟我们自己的地方上不一样。”来自北京游客王茜艳说道。

  浙江神仙居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strong>  旅游市场迎来开门红</strong>

陈威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