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四川民族地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08 20:40:02

  中新网攀枝花6月8日电 (王鹏 汤雁)由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开展的“石榴花开天府情·中央主流媒体四川行”活动于6月1日至7日开展。此次活动走进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见证四川民族地区团结进步的生动画卷,深度感受广大民族地区的飞速发展。

  位于凉山州北部的冕宁县,因“彝海结盟”而广为人知。在彝海结盟纪念馆,一面“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红军旗(复制品),默默讲述着近90年前的民族团结佳话。而位于冕宁县安宁河源头的大桥水库,不仅造福着安宁河两岸的百姓,也同样续写着民族团结的故事。

  在西昌市邛海湖畔的建昌古城,西昌市文物管理所研究馆员马玉萍详细介绍了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这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文物分布多达2400余处。“建昌古城是一个有非常有包容性的古城,这里既有烟火气息,又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马玉萍说,建昌古城展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客观史实,让各地游客在参观游览的同时,感悟中华文化、增进文化认同。

  “我们不管是哪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都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攀枝花市西区清香坪街道路南社区,曾经收养了4个孩子的彝族妈妈陆学英,用朴实的话语诠释着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路南社区党委书记庞星介绍,社区成立的“我是一颗榴小籽”志愿服务队,在陆学英的带动下600余名各族居民积极加入。尤其是专门开设了一间“陆学英工作室”,充分发挥“一根头发带动一把头发”的作用,促进社区民族团结。

  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大力促进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种植水稻是当地农民的收入来源之一。58岁的村民马映春说,目前种植水稻的既有附近村庄的汉族居民,也有从二半山区迁下来的彝族老乡,“大伙住在同一个村里,生活习惯相互影响。在我们带动下,原先以放牧为主的彝族老乡也开始学种水稻”。

  2019年12月,德昌县施行行政区划改革,撤乡并镇,附近山上的彝族村寨被划入乐跃镇高丰村。高丰村村民李关秀说,合并以后,大家教会了彝族村民种枇杷,共同致富,“村里汉族、彝族等同胞处起来就像姊妹弟兄”。

  德昌县引进的德昌巨星智慧生猪养殖园区项目,总投资超过20亿元,每年将为市场提供优质猪肉8.4万吨。德昌巨星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蔡建国介绍,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每日用工量达2000余人,基本实现了附近村庄每户有1至2人在项目上务工,“有一个家庭有三个人在项目上干活,三年时间挣了几十万元。项目投运后,还有56名彝族青年在这座现代化养猪场做管理或后勤工作”。

  旅游是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尤其是民族文化在互鉴融通中孕育出的服饰文化之美,备受游客喜爱。在西昌邛海湖畔的大石板古村旅拍门店里,游客能选择彝族、藏族、苗族、傈僳族等民族服饰,体验、打卡、留影,沉浸式感受民俗风情。彝族摄影师里合说:“人们在挑选不同颜色的服装和不同款式的帽子时,能够了解民族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而当远道而来的顾客把照片分享在社交媒体上,也是在推广民族民俗文化。”

  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中心学校,课间操与民族文化的结合,让人拍案叫绝。雄浑的音乐中,孩子们跳起粗犷的“羊皮鼓舞”,充满激情和生机。这个仁和区规模最大的农村民族小学,依托丰厚的地方民族文化资源,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弘扬以“谈经古乐”“羊皮鼓舞”为代表的彝族传统文化,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 学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我们会继续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握文化传承这绮丽的瑰宝,让学校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大放异彩。”该校副校长张茂丽说。

  在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果彝族乡三滩村,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傈僳族姑娘谷艳,思考“在更大的视野下”发扬文化。这几年,她在三滩村建起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尝试把傈僳族文化元素融入吃、穿、住、用、行等生活场景,将傈僳族非遗静态展示与活态传承相结合所创建的工作室命名为“阿木诗依”,在傈僳语中意为“彩虹”。

  在她看来,这道“彩虹”是民族文化“出圈”又“出海”的一扇窗。“阿木诗依”傈僳霓裳作品及传承人多次参加国内比赛、展览,傈僳族服饰还走上T台并获得与国际品牌的合作机会。“一些明显带有民族符号的饮食、服饰、用具先后‘出圈’,分析背后原因总能找到受众内心对于民族文化的共鸣。”她说,是时候将各个民族的文化品牌联合起来,一起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端午节快到了,各民族在这里过我们共同的节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兰尖社区,攀钢矿业动力厂退休员工钟金荣很是欣喜。在她身后,社区各族居民聚在一起,舞狮、包粽子、制香囊……为端午节作准备。兰尖社区共有居民4291人,包含彝族、土家族、白族、苗族等15个民族。不论是共有的节日还是民族特有的节庆,各族居民都会汇聚在社区内的民族文化长廊共庆佳节,各族文化在交往交流中彼此交融,各族居民也在欢声笑语中团结紧抱,成为“我们”。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四川省切实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民族工作重要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促进各族群众广泛深入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激发了全社会共同团结奋斗、共创美好生活的热情,有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新气象、迈上新台阶,为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完)

  建信基金将2023年定位为“客户关系管理年”。“今年公司将启动‘客户关系管理年’的年度工作方案,围绕客户价值提升,推动产品销售向综合服务转型,用‘有温度’的持有体验陪伴投资者一路同行,用长期可持续的收益表现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为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难题贡献力量。”上述建信基金负责人表示。

  民营企业自强不息争创新,奋力开拓新领域新赛道。“我们将投资24.8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项目,助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预计今年上半年建成产能1万吨。”山东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一林说。

  清代宫廷筵宴规模最大的,当属千叟宴,而主菜则为火锅。千叟宴是清代皇帝宴请六十岁以上老者,且老者身份以官员为主的盛大御宴。如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清代官员吴振棫撰《养吉斋丛录》载:“宴席以品级班列,凡八百筵,与宴者三千人”。而杨米人撰《都门竹枝词》载:“锡暖锅儿三百三,高汤添满好加餐。馆中叫个描金盒,不比人家请客难。”这段话描述了此次千叟宴的盛大场景及主菜系。其中,“锡暖锅”是指火锅,“三百三”是指千叟宴用了很多火锅,“描金盒”是指盛放火锅小料的用具,“不比人家请客难”隐喻宫中请高寿之人吃火锅,在民间食肆也能做到。另据《清会典事例》卷五一九记载: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在皇极殿前举行的千叟宴,宴会入席人数达八千余人,每桌的主菜亦为火锅。

  瓦日铁路西起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东至山东省日照港,穿越晋豫鲁三省,与京广、京沪、京九等七大干线铁路互联互通,是一条连接我国煤炭主产区的重载运煤入海通道,也是我国首条一次性建成的30吨轴重重载铁路。瓦日铁路运输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年运量从2020年的7390万吨、2021年的9224万吨增至2022年的1.03亿吨。(人民日报)

  在王有鑫看来,<strong>2023年预计人民币汇率将延续波动回升态势</strong>。随着各地疫情形势逐渐接近达峰并好转,人员流动、交通、餐饮、消费等领域活动将逐渐恢复,市场信心将进一步增强。而欧美等经济体经济增长压力将加快显现,货币政策放缓或转向的讨论将逐渐升温,美元大概率持续回落,对人民币的制约效应减弱。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持续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紧紧围绕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这个核心,落实好新时期建筑方针,推动建筑产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林俊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