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江西万载创新建设“微工厂” 激活产业振兴“新动能”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11 22:24:42

  中新网江西万载12月15日电(巫发阳 陈欢)冬日时节,走进江西宜春市万载县白良镇白良村海派公益品制造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制作毛绒玩具、节日装饰品、婴幼儿用品等,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锦江村村民黄雪娟正在进行包装袋的品检工作,她一边干活一边笑着对记者说,“我在这里主要做毛绒玩具、袋子的品质检验,这里离家近方便照顾小孩,每个月有3500元左右的工资,节假日还会有水果、月饼、食用油等员工福利,我感到很满意。”

  “我们公司主要有生产厂房、包装厂房以及仓库等其他配套设施,生产厂房是村里提供的‘微工厂’,其他厂房则是由原有的闲置花炮厂升级改造而成,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减少前期投入,有利于我们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公司经理李志根介绍说。

  2016年,在浙江打拼多年的李志根返乡创业,“我回来的初衷 有两个,一是带动玩具生产制造产业发展,二是带动家乡父老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从而实现‘先富带后富,大家一起富’。”

  多年来,在新乡贤李志根的不懈努力与带动下,周边村镇逐渐涌现出6-7家玩具厂,万载县的玩具生产也初具规模。看到这些变化,李志根感到由衷欣慰,“我们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物流公司还特地给我们新开了一条物流路线,这样不仅能够降低运输时效、生产成本,还有利于未来进一步扩大订单规模。”

  据了解,海派公司不仅解决了50余位村民的就业问题,给他们带来了月均3000元的工资收入,每年还能够给村集体带来68000元的租金收入,其中包括20000元土地租金、48000元“微工厂”租金。

  在万载县,类似海派公司这样的小微企业还有很多,他们立足于乡村“微工厂”,将乡村振兴产业扶持资金固化为扶贫资产,探索出一条“企业增效、群众增收、集体增益”的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子。

  近年来,万载县创新构建乡村“微工厂”产业发展机制,以工业思维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创新构建利益连结机制,将部分原有扶贫车间升级为乡村“微工厂”,在有优质承租运营方的前提下新建一批乡村“微工厂”。截至目前,万载县共有136家“微工厂”,不仅可以解决7900余人的就业问题,实现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每年还可以为村集体增收650万元以上。

  万载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万载县委统战部将积极引导新乡贤参与“产业赛道”招商引资大比拼行动,通过召开招商引企见面会、“第一书记”招商小分队等形式,带动新型经营主体或龙头产业积极入驻“微工厂”,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澎湃动力。(完)

  近年来,我国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乘势发展壮大。当前,这一行业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阶段,整个产业和消费结构将焕然一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动能与支撑。

  代拍可图可视频

  省反诈中心提示:家长收到交费消息时,不要急于汇款,一定要通过电话或视频等方式向班主任核实情况。如遇诈骗,请立即拨打96110报警。

  企业参保率有待提升

  新华社开罗2月12日电(记者姚兵 刘佳琪)埃及总统塞西12日表示,巴勒斯坦面临的紧张局势将危及地区安全稳定和阻碍“两国方案”的落实。

  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所在地,北京经开区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活跃,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蓬勃发展,关键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加速涌现,成为标杆智能制造工厂的集中产生地。北京经开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是中国机器人产业持续向好的缩影。

宋俊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