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49天捡2吨多垃圾,该问一句是谁丢的?

来源: 能源网
2024-05-31 11:35:06

  看到这样的新闻,没有一个人不会被这“小小的举动”感动。我们之所以感动,不是因为辛先生做的事情有多么伟大,其甚至可以说是“举手之劳”,而恰恰是这样的“举手之劳”打动了我们每个人。就是如此人人都可以举手之劳的事情,有几个人愿意去做?

  这么多人都路过了这个地方,这么多人都看到了这里的垃圾,可是这么多人看到的都只是“垃圾之外的风景”,而没有看到“风景之内的垃圾”。我们这些世俗的人,往往会选择性“看世界”。

  旅行49 天捡2吨多垃圾,值得我们点赞,值得我们叫好,值得我们送去热烈的掌声。可是,我们在赞美的同时,也不能让赞美的声音淹没了该有的反思,需要追问的有这样几个问题:

  其一,垃圾是谁丢弃的?我们一直在倡导要文明旅游,要爱护环境,这些河道里的垃圾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从风景里路过的人”丢弃的。都说旅游不要忘记带上“文明的行囊”,试问,当我们一边欣赏沿途的美丽风景,一边将随身制造的各种垃圾随手一扔的时候,我们的文明意识、我们的环保意识、我们的责任意识去哪儿了?“看风景”不能变成了“煞风景”。每一片垃圾的背后都有一个丢弃者,这样的行为都在无声地伤害着我们共同的家园。

  其二,为何没有人清理?报道中提及的昌都这个河道里的垃圾,可以用“大量”来形容,因为辛先生用时3天,才将河道清理干净。那么最值得追问的就是:当地的管理部门去哪了?环保、环卫等等在干啥?一个过路的游客都能“眼里容不得垃圾”,责任部门为何面对“满目的垃圾”而无感?

  2吨多垃圾的清除,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背后反映的是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问题。辛先生的行为值得我们点赞和学习,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逃避反思的借口。每一个享受大自然恩惠的人,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是谁丢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直指人心。它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正视自己的行为,检视自己的习惯,是否也在无形中成为了环境的破坏者?

  旅行49天捡2吨多垃圾,环保责任需要常驻每个人的心里!郭元鹏

  “这个专业重视理论也重视实践,我们所学的内容不仅是法律,还要学习党的政策、理论、基础知识和党内法规等。让我对法律、党内法规和党政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郑洪说。

  大约十年前,高校设立廉政研究机构迎来了一次高潮。任建明回忆,在2000年,清华大学率先成立了廉政研究室,不久北大也成立了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大概自2007年开始,廉政研究机构就在全国高校全面开花。截至2013年11月,我国高校已成立超过100所廉政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依托于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之下,其中有的高校在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BA)项目中设了纪检监察方向,招收和培养纪检监察干部。

  数字平台和社交网站连接起了产业、偶像和粉丝,而通过官方后援会的聚集,粉丝们能够打破地域结成一个社群。他们在这样的社群里进行信息交流、交友、交换,找到认同感,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情感需求和物质需求。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办公室表示,连战对“团团”离开大家相当不舍并感到遗憾。期待日后能再有大熊猫赴台,让大熊猫在台繁衍、持续扎根,两岸关系也早日春暖花开,持续和平交流。

  她还指出,“二十条”不再判定次密接后,可以一定程度减轻基层流调压力,但大规模疫情暴发时,不断攀升的每日新增确诊患者和他们的密接,对基层流调队伍而言,仍然是不小的压力,“基层的问题不仅是缺人,而且缺专业流调人士”。

  这一发现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险家、游猎家和博物馆标本采集者来到中国偷猎这种珍奇的动物。其中包括美国罗斯福总统的两个儿子西奥多·罗斯福和克米特·罗斯福。

张茂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