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一座水库背后的民族团结故事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06 11:58:15

  中新网凉山6月5日电(王鹏 汤雁)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一条长达300多公里的安宁河,滋润着两岸平坦的沃土,造就了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平原。在安宁河的源头,有一座修建于上世纪的水库,不仅造福着安宁河两岸的百姓,也书写着民族团结的故事。

  安宁河流域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东缘,虽然属于雅砻江的支流,但安宁河切割较浅、河谷宽阔,在干流与支流的交汇处形成巨大的冲积扇,漫滩与江心洲星罗棋布,再加上安宁河独特的羽状水系,最终形成窄狭而漫长的河谷平原。

  但曾几何时,安宁河流域却存在“水在河中流,人在岸边愁”的怪象。为何?凉山州大桥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保生是彝族人,自幼在安宁河边长大,他告诉记者,“安宁河流域光照充足,土地肥沃,但降雨分布不均,11月至次年5月降雨仅占全年的15%,季节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严重。”

  胡保生进一步解释,靠近安宁河的平原地区或许不会有缺水的问题,但更远处的平原怎么办?海拔更高的山区又该怎么办?正因如此,汛期洪涝旱季缺水的问题,困扰了一代代人。那时安宁河因缺水利工程,导致灌溉困难,两岸的彝族、汉族、藏族等各族民众用水矛盾突出。

  在此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凉山州举全州之力,开始建设投资11.2亿元、库容达6.58亿立方米的大桥水库,最终于2000年投产运行,以灌溉、供水、防洪、环境保护为主,兼顾发电、养殖。

  “大桥水库对安宁河流域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胡保生告诉记者,为了充分发挥大桥水库的灌溉和供水功能,配套了大桥水库灌区工程。

  何为灌区工程?凉山州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就是要以安宁河为主水源,以大桥灌区为脉络,形成河谷区域大、中、小、微相结合的供水网络;以现有小型引、蓄水工程为基础,新建一批中、小型蓄水工程配合微型集雨工程,形成二半山和高山地区蓄、引、提相结合的供水网络;通过河谷、二半山和高山地区水网建设,构建“引、蓄、提”长藤结瓜的供水网络,形成沿安宁河河谷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其中,大桥水库灌区一期工程设计灌面63万亩,已于2008年建成;二期工程设计灌面46万亩,2020年开建,将于2025年建成;三期工程设计灌面9万亩,已列入规划。

  记者了解到,大桥水库和一期工程建成后,有效改善了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区生产生活用水条件,下游灌区农业复种指数提高了一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根本性突破,由传统种植水稻、玉米、土豆等,调整为高产值的葡萄、草莓、蓝莓、石榴、烤烟、洋葱、错季节蔬菜等,每年农业增收超过10亿元。

  “过往冬季因为干旱,土地都是闲置的。现在有水库调节,加上光照条件好,蔬菜等可以提前二十天出种,提前上市获得更高收益。”凉山州大桥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北雄说。

  “除了增收,大桥水库更是一座民族团结的水库,用水矛盾得到根本解决,促进了社会稳定,沿岸各族民众和谐共处,一心搞产业搞发展,都盼着二期工程早日建成。”冕宁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民宗局局长朱丛虎说,大桥水库和一期工程促进了安宁河下游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仅为凉山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保证,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更促进了民生改善、凝聚人心、民族团结。

  据了解,大桥水库二期工程2025年竣工后,凉山州还将在安宁河支流孙水 河上建设总投资达42亿元的米市水库,届时两大水库将实现“两库联动、优势互补”,助推安宁河流域打造“天府第二粮仓”,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

  范宣梅介绍,余震与降雨是诱发震后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强震刚发生完,震区容易发生较强余震。在余震影响下,一些在主震中震松、震裂的山体和已经发生滑坡的地方可能还会发生二次滑坡。同样,震后强降雨,也容易导致震区发生二次滑坡或泥石流灾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还显示,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1%,增速比2021年加快0.2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戍边期间,夫妻俩每天都体会着戍边工作的乐趣和充实,他们还救助了一只腿有残疾的大型贵宾犬,取名“李富贵”,成为生活中的陪伴。

  新华社合肥1月17日电 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月17日选举郑栅洁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陶明伦、何树山、王翠凤(女)、杨光荣、刘明波(蒙古族)、韩军、魏晓明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选举王清宪为省长,费高云、张红文、张曙光、钱三雄、任清华(女,土家族)、单向前、孙勇为副省长;选举刘海泉为省监察委员会主任;选举田云鹏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strong>第五章 处分批准权限和程序特殊情形</strong>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许颖指出,人口负增长是中国人口变迁过程中的重大趋势性变化。面对人口负增长,迫切需要把握人口负增长的起始条件、内在逻辑和趋势特征,客观看待、主动适应、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

张俊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