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爆茅台冰激凌滞销:有网友准备购买时却发现保质期仅剩一天

来源: 重庆华龙网
2024-05-31 09:12:41

  中国新闻周刊

  为了这场盛会,一大批基金经理、私募大腕和价值投资者从全国各地赶赴这个西南小镇。茅台也不负股东众望,大会当晚就公布分红方案,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387.8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东大会也是贵州茅台新任“掌门人”张德芹的首次公开亮相。

  今年4月29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相关文件,推荐张德芹为公司董事、董事长人选。本次股东大会也对上述职务调整进行了审议,张德芹全票当选。

  在开场演讲中,张德芹提出了“三个服从”,即当产量与质量发生矛盾时,产量服从质量;当效益与质量发生矛盾时,效益服从质量;当速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速度服从质量。

  参会人数2019年以来最多

  近1700人的参会人数,是贵州茅台股东大会自2019年以来的新高。由于人数超过原定会议召开地点茅台国际大酒店会场容量,此次股东大会场地还被临时调整至茅台会议中心。

  在此之前,人数最多的一届是2019年举行的2018年度股东大会,多达4500名股东和代理人出席,当时贵州茅台的掌舵人还是李保芳。此后,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至2023年的股东大会,现场参会人数分别为99人、529人、427人和411人。

  分红是每次股东大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以2024年度计划分红金额来看,贵州茅台是A股分红金额最高的十家公司之一,位列第7位。在股东大会提问环节,有股东表示,希望现金分红稳定在75%比例。

  5月29日晚,贵州茅台公告称,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在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根据方案,公司将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对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8.76元(含税)。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25619.78万股,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387.86亿元(含税)。

  若按此计算,今年的分红比例依旧是51.9%,即分红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贵州茅台已经连续两年实施特别分红。以2023年为例,加上年中的特别分红,贵州茅台当年合计向股东派发了现金红利565.5亿元,占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75.67%,分红金额较上年提高约18亿元,创历史新高。

  正常来说,大手笔分红后,公司股价理应上涨。但或受5月30日大盘整体影响,截至收盘,贵州茅台报1649.0元/股,下跌1.49%,市值蒸发约314亿元。

  对于一些茅台股东来说,分红不能少,小便宜也得占。有股东表示,希望恢复股东大会期间平价购买飞天茅台酒的活动。

  2020年之前,股东现场参加贵州茅台股东大会,有机会以1499元的价格购买一箱飞天茅台。不过从2020年开始,贵州茅台就取消了这一活动,今年也未恢复。

  有股东在社交媒体上发图,今年参会的礼物包括两瓶50ml装茅台酒、一枚纪念币、一本笔记本和笔,以及茅台冰淇淋体验券,与往年大差不差。

  销售渠道如何平衡?

  本次股东大会,是茅台新帅张德芹的首次公开亮相。

  在股东大会上,张德芹作了长达四十分钟的演讲。演讲 开头,他谈到了到任后的感受。“这些天我成了一个网红,但这真的不是我所期待的。这30多天都是战战兢兢,我自己知道,我要用我的能力给大家服务好,也需要更多的努力。”

  虽然不想当网红,但张德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备受市场关注。

  2023年,贵州茅台取得了诸多成就,从业绩层面看,公司实现营收1505.60亿元,同比增长18.04%;实现归母净利润747.34亿元,同比增长19.16%,2023年平均每日净赚超2亿元。

  从渠道层面看,以经销商、电商等为主要形式的批发代理渠道收入达到799.86亿元,同比仅增长7.52%,而以自营和“i 茅台”等数字营销平台为代表的直销渠道收入达到672.33亿元,同比增长36.16%,占总营收的仅一半。

  其中,仅“i 茅台”实现销售收入223.74亿元,增幅达88.29%,占直销收入的三分之一。

  直销收入大踏步前进,对经销商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且茅台酒与系列酒绑定拿货的政策,也让经销商没那么好赚钱了。

  此前,在“茅台集团一盘棋”战略下,茅台集团的保健酒业公司、生态农业公司、茅台文旅、茅台葡萄酒公司等企业,依托茅台股份的渠道资源等全力推进,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2023年,贵州茅台旗下茅台酒收入1265.89亿元,同比增长17.39%;其他系列酒收入206.3亿元,同比增长29.43%。

  但此举进一步稀释了经销商的利润。2023年,贵州茅台直销平均售价达到430.02万元/吨,毛利率95.46%;而经销渠道平均售价为138.77万元/吨,毛利率为89.29%。

  因此,茅台的渠道平衡、经销商策略也是此次股东大会之前,业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早在5月10日,张德芹在浙闽苏三省经销商座谈会上就回应经销商诉求和关切,并重申其立场:“经销商是茅台的家人,我们将持续尊重并维护他们的利益。”

  据界面新闻报道,与前任董事长丁雄军过去两年在i茅台活动上的高调支持不同,张德芹并未出席5月19日在厦门举行的2024年茅台传承人大会暨i茅台上线两周年的活动。

  不过在本次股东大会上,张德芹并没有直接回应渠道如何平衡,仅表示“对于经销商,我会尊重他们的盈利模式,但他们赚了钱后,我也希望他们能够一起来提高茅台品牌美誉度,体现茅台的责任与担当,而不是给茅台贴上有钱标签。”

  还得加强市场开拓

  本次股东大会召开之际,恰好是“茅台酒价格下跌”引发关注之时。

  中国新闻周刊曾报道,今年二季度以来,飞天茅台散瓶的价格始终徘徊在2600元上下。根据第三方酒价平台“今日酒价”,4月10日,飞天茅台散瓶一度跌至2505元/瓶;5月30日,飞天茅台散瓶价格依旧徘徊在2520元。不过上述价格并不包含税费、物流、人工等必要成本。

  业内分析,茅台酒价格下跌,一方面是酒水消费恰逢淡季,另一方面则是白酒市场正在进入调整期。

  2023年以来,“去库存”成为酒行业关注的高频词。5月27日举行的2024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表示,白酒产业仍将处于去库存周期,2024年酒类消费的核心词是性价比。

  从供需角度看,库存高企带来的自然是价格倒挂。因此,茅台也不得不更积极地去抢市场,不过代价是销售费用创了新高。

  2023年,贵州茅台的销售费用达到46.49亿元,同比增长40.96%,增速远不仅高于同期营收增长,涨幅还创下2018年以来新高。这一趋势也延续到了今年。贵州茅台2024年一季度报显示,销售费用达到11.4亿元,对比去年同期7.57亿元,增幅高达50.6%。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股东大会上所通过的《2024年度财务预算方案》中,贵州茅台计划2024年“期间费用”计划同比增长13%,主要用于加强市场建设、强化消费者培育和市场投入等方面。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丁雄军任内主导的跨界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茅台价值。

  2022年,茅台携手蒙牛推出冰淇淋,作为年轻化的重要尝试。2023年茅台进一步加快年轻化探索,相继联名瑞幸咖啡、德芙分别推出酱香拿铁、酒心巧克力产品。

  不过从收入上看,其贡献微乎其微。在2023年报中,冰淇淋与茅台的酒店业务收入被归为公司“其他收入” ,共计4.7亿元,仅占总营收0.3%。

  此外,关于茅台冰淇淋闭店滞销的新闻也不时曝出。今年4月,位于成华区万象城的成都首家茅台冰淇淋旗舰店歇业一事引发关注。

  而在社交媒体上,一网友发文称,今年4月入住天津生态城世茂希尔顿酒店时,准备购买茅台冰淇淋,结果却发现保质期仅剩一天,“临期到不能再临期”。

  股东大会期间,张德芹在谈到茅台创新时表示,公司的创新一定是基于坚守茅台的本质这一底线之上。如果一条路不太适合公司发展时,公司会马上调整,要相信茅台的纠错能力。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对于“什么是正常”的提问,王晓东说,“就像北生所模式与国外大部分研究所模式没有本质区别一样,大家不觉得北生所有多么独特,就是一群科学家在好奇心和荣誉驱动下去做自己的事,他们在意的也是中国顶尖的学术水平能产生怎样的国际影响力,而不是自说自话。”

  一季度,深圳工业动能尤为突出,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6%。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增长127.6%,成为最大亮点,同期充电桩产量增长89.2%。

  在较长时期里,中加之间都保持着很好的双边关系,两国在许多方面互补,各类往来交流都十分密切,这本来是两国关系应有的模样。但是很不幸,现在在美国的压力下,加拿大一再做出错误的决定,也令它离一个以斡旋、调停见长的“中等强国”越来越远。当加拿大有人将“干涉内政”的矛头指向中国的时候,它的强邻美国在一边幸灾乐祸地偷着笑。加拿大真正不受外来干预的表现,是如何站在维护其国家利益而非政客利益的坐标上,选择正确的国家道路。在这一点上,渥太华需要拿出勇气,为自己赢得尊重。

  王萍萍解释称,这主要受行业结构调整、减员增效等因素影响。以城镇非私营单位金融业包含的四个行业大类为例,货币金融服务业(主要是银行等)、资本市场服务业(主要是证券基金和投资公司等)和其他金融服务业的工资水平较高,分别为21.6万元、45.2万元和42.3万元,平均工资增速分别为6.1%、2.4%和6.7%,而保险业的平均工资较低,仅为9.1万元,其增速却高达19.1%。

  专家建议,随着中央科技委成立,下一步应从顶层设计上理顺整个基础研究资助体系,对同类项目进行清理,明确不同科研管理机构的资助定位,比如基金委更聚焦原创性或自由探索型基础研究,以长期滚动资助为主;科技部负责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关的重大专项和国家实验室,抓大放小,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攻关”。

  今年2月,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召开的“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新闻会上坦率称,解决“卡脖子”技术短板,需要从基础研究上下功夫,从源头上找。3月,国务院发布的机构改革方案中,科技部重组位列改革工作首位,也再度让人们聚焦这一关键问题:中国的基础研究向何处去?

许晏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