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01 18:44:45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喻思南)今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当日举办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上,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经国务院批准,2010年起中国科协联合11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10余年来,该工程已先后进行674位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采集中国科学家在学术成长过程中的书信、手稿、科学仪器、著作、音视频和相关文物、文献等珍贵史料,已经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类型最广泛的科学家珍贵历史资料收藏工程库。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毗邻中国科学技术馆。该馆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30日起向社会公众开放并举办首展系列活动。首展包括1个主展和5个专题展,总展览面积为5000平方米。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致力于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者精神殿堂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副馆长孟令耘表示,“未来,我们将依托馆藏资源,开展更多活动,凝练新时代科技界团结奋进的价值符号和精神标识,向世界讲好中国科技人物故事和科技发展故事

  为何今年“二九”期间我国不冷反而暖得这么超前?张娟分析,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近几年冬季气温大冷大暖的波动开始逐渐趋于常态。2022年12月受多次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而2023年新年伊始冷空气陷入疲态,气温逐渐回升。未来一周时间里,虽然6日前后、8日前后都将会有弱冷空气活动,但仍难以改变气温偏暖的大格局。

  WTO的麻烦并非只有短短6个月。分析人士称,困境背后固然有其自身规则跟不上形势变化,导致谈判机制效率低下、信用降低,不少成员纷纷转向双边和逐边贸易协定谈判等原因,但美国一再用错误方式对待WTO尤其致命。

  不久前,《新闻联播》和《央视财经评论》相继推出系列经济专题访谈及评论,选题从“民营经济”到“抗疫大账”,题材重磅、评论精到、掷地有声,为企业解惑,为百姓答疑。如果说这系列报道如定海神针般释放着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最强音,那么开年之初的《提振信心在行动》系列则像一粒粒定心丸,用实实在在的烟火气提振经济信心。

  辞旧迎新之际,房地产“保交付”大年也迎来年终检验。往年业内诸多年终榜单多集中于销售规模,今年却更改为交付成果,背后寓意不言而喻。

负责包装和分发药品的工作

  <strong>第六十三条</strong> 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辞退文职人员或者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金竣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