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搭建中医药文化交流平台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来源: 羊城派
2024-06-09 00:55:21

  中新网贵阳6月7日电 (王秋旭)6月7日,贵州中医药大学举行“2024中-俄国际中医针灸教育+文旅”项目结业典礼,17名来自俄罗斯的学员结束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学习交流。

  近年来,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文化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之一。贵州中医药大学联合贵州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实施“针艾黔行”品牌项目,旨在搭建与各国开展传统医药互鉴交流的桥梁,积极推动贵州与国外地方政府、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等在传统医药人才培训、文化交流、医疗合作、传统医药国际贸易等方面实现互利共赢。

  “2024中-俄国际中医针灸教育+文旅”项目,就是“针艾黔行”品牌项目活动之一。

  17名来自俄罗斯的学员从5月12日开始至6月7日,在近一个月的学习中,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针灸、推拿等中医技法的实际操作。

  “在贵州学习期间,学到了很多中医知识,回国后会将所学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自莫斯科的针灸讲师叶莲娜·茨维特科娃说。她曾患三叉神经痛,通过中医治疗后病情好转,也因此爱上了中医,并进入俄罗斯国际东方医学学校学习针灸。“中医的治疗方式很独特也很有效,可以治好很多疾病,我治疗过的病人们也很喜欢中医。”

  “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式各有不同,西医侧重于药物和手术,中医更着重于内在的改善,偏重于对身体整体统一调理。”学员维克多利亚说。在俄罗斯从事美容业的她,希望通过中医的方式,让她的客户保持年轻和健康。

  “中医在俄罗斯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俄罗斯人已经开始接受中医治疗,这也让在俄罗斯从事中医行业的中国医生对弘扬中医药文化更有信心。”俄罗斯传统东方医学专家学会会长黄国荣说道。

  毕业于中国中医药大学的黄国荣,2017年开办了俄罗斯第一家中医培训学校——俄罗斯国际东方医学学校,至今已培训学员约7000名。当他了解到贵州推出的“针艾黔行”项目后, 便与贵州中医药大学联系参与这个项目。双方很快达成合作协议。俄方通过层层筛选,遴选了一批有多年针灸实践经验、对中医药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中医从业者参与活动。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杨硕作为本次教学讲师,负责“经络诊察”教学。他说,“2024中-俄国际中医针灸教育+文旅”项目不仅有助于促进中俄两国在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助于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完)

  在一些重点高校,学生们“慢就业”现象有增多趋势。吕文雯曾对大学生就业情况做过调研。她说,以南京市某工科大学为例,近两年考研率均为74%。这所高校2020届毕业生“二战”率较2019年增长近100%,2021届“二战”率为6.81%,2022届预估在10%左右。在另一所理科高校,近两年考研率约为40%,2020届毕业生“二战”率较2019年增长近20%,2021届“二战”率为70%,2022届预估约为75%。

  病愈也会有严重后遗症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广州1月9日电 (程景伟 梁艳萍)中国广州南越王博物院、马来西亚马六甲郑和文化馆9日在南越王博物院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这是近期南越王博物院迎来的首次重大跨国合作,双方将在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发展和展览宣传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全方位合作。

  大同云冈龙是山西地质博物馆科研人员2011年在大同市左云县发现的一种大型植食性恐龙。它后肢粗壮,前肢细弱;颌骨两侧长着菱形牙齿,数量多达2000多颗;喙吻部又宽又扁,类似现代的鸭子嘴巴。

  企业和社会公众可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或APP)、微信、支付宝、百度等移动端扫码查看“一照多址”信息。同时,“e窗通”服务平台“公示公告”专栏新增“一照多址”信息公示功能,同步公示“一照多址”信息,解决了“营业执照副本过多”“经营范围字数有限”“营业执照更换频繁”等实际问题。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剧种的生存发展与剧目创作息息相关。近年来,我所在的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在传承好《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传统剧目的同时,还精心创作了《红梅赞》《青春作伴》《共产党宣言》等一批优秀现代戏,其中尤以红色题材最为突出。以黄梅戏的艺术形式,讲述革命历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这对我们来说,是一项使命重大、意义深远的工作。

蒋如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