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年四川感受绿色发展 盼加强交流合作

来源: 人民网
2024-06-10 08:41:14

  中新社成都6月9日电 (记者 岳依桐)“如何以这么低的耗能支撑整栋建筑运行?”“能源的转化怎样实现?”9日,首次来华的美国环保协会健康社区传播总监塞西尔·格林·布朗在位于成都的“中建湖滨设计总部项目”内频频发问,并直言自己被这栋绿色建筑所震撼。

  作为中美能源合作项目的一个示范工程,该建筑是成都首个“近零碳建筑”,采用30多项低碳建筑技术,能耗约为常规办公建筑能耗的三分之一,年减少碳排放约1027吨。“从中国的绿色建筑实践中,能学到很多经验。”塞西尔·格林·布朗不断用镜头记录所见,“回去后,我将与各领域同事分享此行的收获,希望美国和中国在环保领域开展更多合作。”

  7日至9日,中美青年代表跟随“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走进“天府之国”四川,进行为期三天的感受绿色发展之旅。

  他们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了解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努力和成效;在目前世界上唯一留存并仍在使用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中国古人治水的智慧点赞;走访多家企业,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中国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等。

  美国Vie. Science科学途径公司健康技术创始人付飞坦言,都江堰水利工程带给他极大惊喜。“20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至今仍能发挥作用,本质是利用自然的力量,体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付飞说,此行的见闻让他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对绿色发展了有了更多认知。

  “企业在仓储、分拣、配送全流程使用了很多智能技术,但更让我印象深刻是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实践,比如厂区使用太阳能供电。”印第安纳州立大学 计算机工程学教授厉小龙在参访京东物流ESG(环境、社会、治理)项目后表示,在绿色发展领域,中国和美国乃至全球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希望能通过加强交流合作,为环保共同努力。

  据了解,“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通过邀请美国各界青年访华,组织中美青年围绕共同关心的议题开展交流考察,架起中美青年沟通、理解、友谊、合作的桥梁。(完)

  据媒体此前报道,中国已解除对澳大利亚对华煤炭出口的禁令。据彭博社称,从2月份起,已有多艘装载澳大利亚煤炭的货船陆续到达中国多个港口。与此同时,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系统自2月份开始显现澳煤进入中国海关的数据记录。不过,被舆论高度关注的澳大利亚龙虾尚未在中国海关总署的查询系统里出现。

  持续出圈的淄博,似乎解锁了“流量密码”,成了热搜榜上的常客。这也让这座城市的所有细节都暴露在高倍显微镜下,被抽丝剥茧细细审视。

  这里有专门为大熊猫制作特别饮食的“熊猫厨房”,还有“熊猫医院”、隔离检疫区等,而在“熊猫医院”里,手术台、血压检测仪、氧气瓶等医疗设备一应俱全。

  作为所长,王晓东不会对科研人员进行任何干预,各实验室主任拥有绝对研究自主权和人才招聘自主权,在头5年,每个实验室都能均等从所里获得200万元/年的匹配经费,课题组负责人无须为了经费而申请任何项目或争任何“帽子”,团队的博士生工资也由研究所承担。

  在4月27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介绍通话的有关情况并强调,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中方一直在为和平发声,为和谈尽力,国际社会对此有目共睹。中方立场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中方将继续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后来,他从农村考到山东农业大学读农业机械。大二时,在一门讲锻造的专业课上,他发现自己小时候就已摸索过相关的手工制作,一看便会。本科毕业,他考上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和自动化相关专业,但读到第二年,他决定退学。他更希望与人交流,而非跟机械打交道,想将帮助自己成长的动手学习理念应用在更多的教育场景中。

李佩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