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时评·法治网事②】普法“搬”上网 接地气才能聚人气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6-22 04:04:18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之一。普法工作也与时俱进,将普法内容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传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随时随地接触到法律知识,了解各项最新政策法规、司法解释、典型案例等,提高着法律知识的传播效率,也扩大了普法覆盖面和影响力。

  普法“搬”上网,不仅是普法形式的创新,更是普法理念的革新,这一举措的背后,是对普法工作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群众的期待与追求。网络普法提供了双向交流的平台,通过邮件、留言板等,人们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反馈意见,使得原先单向的法治宣传,变为双向的传播互动,更有助于普法工作者及时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宣传策略,进一步实现精准宣传。

  同时,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网络普法的形式更多样化,各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直播、微短剧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综合宣传。专业化的“法言法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网言网语”,活化宣传贴近群众,使普法内容更加生动、有趣、灵活,让法律知识更直观地呈现在群众面前,增强受众的关注与兴趣,也使得普法宣传的 吸引力和影响力,有了更大程度的提升。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各网络平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创作出大量优秀网络普法产品,普及宣传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解答网络传播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发布网络法治典型案事例等,收效良好。“2022全国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云大赛”吸引超220万人报名参赛,竞赛访问量逾1.64亿;全国建立以普法为主要任务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视频号等超过3万个;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注册学校超过21万所,用户数1.78亿……人们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持续提升。

  无论是否“离水”,上岸的渔民都要掌握新的职业技能。但也有部分渔民年龄较大、劳动能力有限,很难掌握新技能,他们上岸后怎么办呢?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2月1日电 北京时间2月1日,国际足联宣布,中国裁判员马宁、周飞、张铖、傅明将执法2022摩洛哥世俱杯揭幕战。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临沂2月1日电 (沙见龙 徐兴凯 刘子琰)临沂海关日前为该市一家食品企业发往日本的一批大蒜出具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原产地证书。凭借这一证书,这批出口大蒜在日本通关时可减免约2万元(人民币,下同)关税。

  “我们这里风景很好,旅客乘车经过经常拍照留念,有时候在网上刷视频也会刷到。”的确,作为长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沪苏通公铁两用大桥成为众多游客拍照的“打卡地”,这其间,不乏“无人机”爱好者。但在铁路沿线航拍,会对列车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无人机一旦掉落到铁路接触网上,将造成线路短路,严重的还会影响行车安全,甚至威胁旅客群众生命安全。为此,钱佳晨和钱一锋不断加强沿线巡控,耐心的向郊游的市民开展安全知识常识和法律知识宣传,并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大桥周边设立了无人机禁飞标识标牌和自动语音提示,为大桥保驾护航。

  2008.12—2015.12 虞城县委副书记、县长,虞城县委书记;

  八.严禁在广告中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

杨希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