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高铁时代 浙江南浔期待与上海“同频共振”

来源: 百度新闻搜索
2024-06-23 05:40:01

  中新网上海5月9日电 (陈静 高曙 英)“‘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来来往往,至关紧要。沪苏湖高铁通车后,将增加沪浔两地来来往往的层次、频率和多样性。”浙江湖州南浔区发改局方面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交通连接了人,人的连接将带来更多发展可能。

  浙江湖州南浔9日在上海黄浦江畔,举办以“拥抱高铁新时代”为主题的南浔(上海)城市推介交流会。

  据悉,南浔距离上海虹桥机场行程仅1小时,到苏州、杭州均约40分钟车程,境内分布5条高速和3条千吨级航道,在建及谋划轨道交通有3条。据悉,今年底,沪苏湖高铁有望通车,南浔作为沿途站点之一,将正式跨入高铁时代,沪苏杭都市圈“黄金交点”的位置凸显。目前,随着沪苏湖铁路南浔段铺轨正式完工,高铁南浔站站房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目前,我们正同步进行南浔段常规焊接、轨道精调工作和站房金属屋面施工、站房内外装饰装修工作。”中铁电气化局技术负责人陈灏翔告诉记者,南浔站站房整体装修已完成90%,预计5月底前完成交付。

  如今,在拥抱高铁时代的进程中,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加速汇流南浔。事实上,沪浔“双城生活”故事已然开始。家住上海长宁区的江维2013年开始在南浔创业,沪浔两地“双城生活”已持续多年。“公司15%到20%的科研人才在上海,我们看重上海这个国际窗口吸引的高质量人才。”江维说,等到沪苏湖高铁开通之后,将大大缩短自己和家人往返南浔的时间,也方便企业与合作伙伴往来。

  今后,沪浔“双城生活”将不断出新。据了解,南浔正探索实施全面接轨上海三年行动,以“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系统推进模式,相继同上海临港集团、上海国际艺术中心等,在产业协作、平台共建、旅游专列、合作办学、文化演艺等方面达成实质性合作。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南浔致力推动产业上与上海“同频共振”。比如,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深化“上海研发+南浔智造”跨域产业链协同,全面融入上海的新型产业体系;瞄准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材料等未来产业,积极融入上海未来产业战略布局。

  南浔方面探索建设高能级产业平台,在“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内,一批固定投资超50亿元的链主项目建设正酣,光电显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等重点产业正加速集聚;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正着力集聚创新资源和创新资本、创新人才。与此同时,南浔聚焦半导体新材料、健康功能食品、精细化工等领域,全力打造三大专业产业园。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南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制造业投资增长21.9%,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

  在推介交流会上,涉及文旅、农业、商业等多个领域的11个项目签约。当日签约的上海相关健康科技企业方面认为,良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配套政策与高效的政务效率,让企业备感安心。该企业华东营销总部项目选择落户南浔,除了看中区位优势及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当地营商环境。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持续走向深入,南浔迎来了启航蝶变的重要机遇期。”当天,南浔在大会现场发出热情邀约,邀请更多的企业家、投资者、创业者,走进南浔、了解南浔、爱上南浔,做南浔发展“最佳合伙人”。(完)

  “《办法》在第四章第十四条明确,光伏电站备案容量原则上为交流侧容量,即逆变器额定输出功率之和。这是我国首次以正式发文的形式明确光伏电站项目备案容量的释义。”杨本均告诉记者,如果政府和电网企业以交流侧容量进行项目的备案、调度管理,那么开发投资企业就可以基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特性差异、电力消纳情况和电价结算政策,通过不同方案的度电成本比选,确定项目最优的直流侧装机容量,进而科学合理地进行容配比设计。

  特别提醒,阳康后,如果出现莫名其妙地心率加快,心率达到100以上,甚至110以上,而且心跳不规律,中间出现停跳;或出现头昏,眼前发黑,看东西不清楚,这些表现有可能是心肌炎的前兆,需要及时到医院去检查。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此外,巴西农业、畜牧业和供应部宣布了《适应气候变化和低碳排放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部门计划(2020—2030)》,旨在通过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来促进巴西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推广包括节约型灌溉系统、集约化牲畜饲养在内的农业科技手段,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农牧业减少排放11亿吨碳当量的目标。

  在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里有一处明清时代的粮仓遗址,经考证古籍,佐证此处遗址为“和丰仓”。

  据介绍,电视机是国内家电行业少数处于负增长的品类之一,近年来一直处于低谷。2021年中国彩电行业市场零售量规模为3835万台,同比下降13.8%,在跌破4000万台大关的同时达到了12年来的最低点。中国彩电销售额则从2015年的1572亿元波动下降至2021年的1289亿元,国际市场也是如此。2022年全球电视出货量预计为2.02亿台,创下10年来的新低;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电视出货量为5139万台,同比减少2.1%,系2014年以来的季度出货最低纪录。

林彦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