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募基金业绩差距达112.58%,新年应如何破局?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01 14:18:57

  中新经纬1月4日电 (周奕航)公募基金行业的“期末”成绩单近日公之于众。

  中新经纬注意到,2023年全市场基金中,年度收益率最高的产品为广发基金旗下广发全球精选人民币基金,该基金凭借66.08%的年度收益率位居榜首;而上银基金旗下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基金业绩垫底,收益率为-46.5%,二者业绩相差112.58%,业绩分化明显。

  产品业绩分化严重

  具体来看,广发基金旗下广发全球精选人民币以66.08%的年度收益率位居榜首。该基金由广发基金旗下李耀柱管理,重点布局海外市场的科技龙头,截至2023年9月30日,该基金重仓持有英伟达、微软、拼多多、特斯拉等股票。

  作为一只成立13年的QDII基金,广发全球精选人民币基金在成立之初优势并不明显,管理规模一度在2亿元以下。直到2020年,该基金展现出高弹性业绩后,管理规模跃升至23.8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67.33%。随后,该基金规模仍呈持续增长态势,2021年末管理规模为36.72亿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基金规模有所回落,为33.4亿元。

  除广发全球精选人民币基金外,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基金以58.55%的年度收益率位列第二,同类排名1/3504。2023年第四季度,北交所板块持续活跃,相关主题基金业绩也启动“超车”模式。以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基金为例,该基金的投资方向以北交所专精特新细分行业龙头公司为主,覆盖锂电池材料产业链、军工元器件、化工等细分领域。

  跻身2023年年度业绩榜前十的还有广发全球精选美元现汇、华夏全球科技先锋人民币、汇添富全球移动互联A基金,收益率分别为63.31%、58.19%和49.87%;包括东方区域发展、东吴移动互联A在内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也获得了40%以上的年化收益。

  然而,在QDII基金和部分主动权益基金获得高收益之余,公募基金市场也有6076只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收益率为负,总占比超七成。其中,年内收益率亏损超40%的基金共有52只,上银基金旗下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基金以-46.5%的收益率垫底。这也意味着,公募基金市场产品收益率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且收益悬殊程度高达112.58%。

  值得一提的是,上银基金于2023年12月30日发布了解聘基金经理施敏佳的公告。由施敏佳管理的基金产品,正是2023年业绩垫底的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基金。事实上,早在2023年7月和9月,施敏佳就先后离任了上银高质量优选、上银科技驱动两只基金,至于最新卸任的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基金,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为1亿元,前十大重仓股中出现了阳光电源、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新能源个股的身影。

  未来应如何破局?

  针对2023年公募基金业绩分化的情况,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中新经纬表示,去年QDII基金整体表现好于权益类基金,是因为A股市场表现为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持续震荡,导致权益类主题基金业绩下滑,产品收益率出现明显分化。

  在杨德龙看 来,投资A股和港股的基金,在2024年可能会呈现恢复性上涨的态势。

  与此同时,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在极端估值、交易情绪低位叠加积极因素逐步积累的情况下,投资者信心仍有继续修复空间。虽需应对内外部一些中长期问题的显化,但考虑中国政策空间大、根基牢、发展潜力够、较多领域在全球具备竞争优势,2024年A股结构性机会有望好于2023年,未来3-6个月的配置建议关注景气回升与红利资产的攻守结合。

  除了与市场环境直接相关外,产品业绩分化还与公募基金市场生态有关——头部公募在海外QDII产品的开发、布局和投研方面已渐入佳境,而中小型公募仍面临在“同质化”A股基金赛道内卷的竞争压力。

  针对上述情况,杨德龙表示,2023年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有序推进,在降低基金产品的综合费用,扩大基金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同时,基金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随之显现,基金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行业优胜劣汰的大背景下,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至于未来应如何减轻产品业绩分化,杨德龙称,除了受环境因素影响,产品业绩与基金经理选股和仓位控制直接相关。对于基金经理而言,首先应抓住机会布局一些被低估的优质股票,提高投资回报,为客户提供长期相对稳定、有竞争力的收益;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应在降低自身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服务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贸易动能趋缓背景下,中国积极扩大开放,向全球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发挥了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稳定器”的作用。贸易数据被视作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从2020年的32.16万亿元,到2021年的39.1万亿元,再到2022年货物贸易总额达到42.07万亿元,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持续增加,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全球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中国凭借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继续成为全球投资兴业的热土。2022年前11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156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9%,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创了历史新高。以德国宝马集团为例,2022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净利润31.75亿欧元,同比增长22.9%。在欧洲市场销量下降11.1%的情况下,宝马在中国市场销量逆势增长5.7%。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市场的出色表现是宝马盈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疫情防控期间,不少跨国公司在华业务好于其在本国的发展。西门子、巴斯夫、博世等8家德国大型跨国企业首席执行官去年11月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联合撰文指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同时也是最具活力的市场,德国企业在华发展对于德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表示,巨大的消费市场、高效的生产力、优质的人才储备、完整的产业集群、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决定了中国依然是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布局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数字古建·产业文博”展区,孩子们聆听古建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通过数字化技术保存古建文物数据的重要性;在“数字艺术·文化科技”展区,他们用一组BOE类纸护眼画屏,观看壁画彩塑动态艺术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壁画彩塑艺术的高超技艺。

  “女儿一家在香港定居,小孙子都五岁了我才见过一次,现在港澳航线增多了,来回也不用隔离。”余先生说他最想去香港教小孙子多说中文,帮忙辅导功课。

  “为切实给企业排忧解难,我们在浙江11个地市大部分出入境办证窗口均开设了‘助企专窗’,全力服务企业‘出海’抢订单等商务贸易。”浙江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出国(境)服务管理支队政委金萍表示。(完)

  东汉王充在《论衡•说日》有言:“儒者曰: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人们对于天界充满想象,并将此体现在了诸多画像石、帛画作品中。在这些作品中,太阳与月亮同在,太阳代表呈现为三足乌,月亮代表则为蟾蜍与兔子,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

  <strong>焕新颜,湖区生态</strong><strong>“</strong><strong>大</strong><strong>变身</strong><strong>”</strong>

张士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