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选手年轻化 254名首都文博职业技能选手同台竞技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17 17:44:21

  中新网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 徐婧)京博匠师——2024年北京市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16日举办。254名首都文博职业技能选手同台竞技,在木作文物修复师、泥瓦作文物修复师、油作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书画文物修复师、考古发掘工六个赛项开展比拼。

  本次竞赛以“匠心育英才 筑梦新时代”为主题,正式纳入北京市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隶属文博领域职业技能赛道,是首都文博行业目前规格最高、参与范围最广、参赛人数最多的职业技能竞赛。六个赛项涵盖文物保护、博物馆、考古三大文博专业领域,分设文物修复师和考古勘探工两个专项竞赛赛事组。来自全市45个文博单位及个人,以文物修复师为主体的254名首都文博职业技能选手报名参加。

  竞赛对标全国文物技能大赛各项标准,确保科学性、规范性和公平性。项目安排方面,在2022年国赛北京选拔赛项目基础上,增加油作文物修复和纸质书画文物修复;评价标准方面,文物修复师均设置30分钟理论知识考核和6小时技能操作考核,针对工序耗时长的书画修复和油作修复,提前录制全工序修复视频及部分修复作品,采用视频资料加现场部分文物修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据介绍,2024年北京地区文物职业技能参赛选手呈年轻化趋势。选手平均年龄不到38岁,最大的59岁,最小的17岁。平均年龄最大的项目是木作文物修复师,为42.23 岁;平均年龄最小的项目是纸质书画文物修复师,为28.74岁。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文物职业技能人才待遇、地位提高,工作环境改善,更多年轻人有兴趣、有热情从事文物技能工作。

  参赛选手在6.5小时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中全情投入,长时间高强度集中注意力,不仅是对技艺水平的考验,也是对意志品格的挑战。经角逐,共有18名参赛选手获得优秀个人奖,6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

  本次竞赛获国家文物局指导,由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联合大学共同主办。竞赛在北京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科研与实验基地进行,比赛现场集中展示基地与高校合作的前沿科学研究成果,让文博高技能研究成果得到广泛传播,扩大文物保护成果影响力。(完)

  然而,升学大幕还没拉开,小海就“厌学”了,试卷错得离谱,侯女士看得心惊。“我把该说的都说了,能做的都做了,他都听不进去,瞪着眼珠跟我吵。”这是侯女士一周之内第二次被儿子气得“出走”,深夜坐在麦当劳大口吸可乐。

  今年47岁的赵希龙,大年初二开始就在杭州武林夜市摆下摊位。这位烧伤度达95%的重度残疾人,以一根棕榈叶茎为筋架,运用编扣、打结、互相穿插等手法,将棕榈嫩叶编织成蚂蚱、乌龟、兔子、蝴蝶、青蛙等动物,工艺品样样精彩别致。

  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从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航天技术,到自行研制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从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建设和装备制造技术体系,到不断推陈出行的智能高速复兴号动车组。要在解决国家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重要国计民生和行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上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才能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热门旅游目的地客流出现爆发式增长。

  <strong>去哪儿首席执行官 陈刚:</strong>春节期间人们走得更远了,坐火车、坐飞机的公里数增加了一半以上,老人和小孩在春节期间订单比例非常大,而且增长很快。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根据主要票务平台演出票房数据测算,2023年春节假期中国营业性演出场次9400余场,比2022年同期增长40.92%,比2019年同期增长22.5%;票房收入3.78亿元人民币,比2022年同期增长3.85%,观演人数323.80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5.56%,票房和观演人数均恢复至2019年的八成左右。

张智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