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勤“茧”致富 江西修水乡村振兴有“丝”路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14 22:57:39

  中新网九江6月13日电(熊锦阳 戴咏云 吴婷玉)13日一大早,走进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花门村龙鑫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的蚕室,只见鲜嫩的桑叶铺满地面,许多蚕宝宝正啃食着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工作人员不时用铲子翻动着桑叶,防止发热郁积变质。“这批蚕再过几天就会开始吐丝,接着晚上就会变得雪白,再过两三天化蛹成熟后,就可以出售了。”蚕农巢文明高兴地说。

  龙鑫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是由花门村领办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吸纳了村中十多户脱贫户通过劳务入股组建,投产以来,已解决几十户村民就业问题。“现在全县春茧已经开秤收购了,今年收购价格为每公斤蚕茧52元,能给蚕农带来满意的收益。”花门村驻村第一书记钟惠润说道,“现在村上合作社每年可以养近九十张蚕种,年收入在18万元左右。那些留在当地的村民都有事做、有钱赚,生活也有了盼头。我们还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致富。”

  花门村是修水县蚕桑产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修水县围绕桑园基地建设标准化、小蚕饲养工厂化、大蚕饲养省力化、种养分离专业化、茧丝产品优质化“五化”理念,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蚕桑产业已成为修水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修水县地处赣西北边陲,位于湘、鄂、赣三省九县中心,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条件优越,全年无霜期约300天,年平均气温13℃到19℃之间,宜桑地多,气候适宜桑树生长。无工业污染,空气和水体质量优良,因此发展蚕桑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种植桑树养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劳动强度低,植桑当年就可养蚕。”据修水县蚕桑产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卢鹏介绍,目前修水县建有26个乡镇蚕桑技术服务站,并配备村级管理员,能为村民提供多方位的养殖 服务。“我们已经培养了2000余户蚕桑产业示范户,形成县、乡(镇)、村、户四级技术服务网络。”

  2021年,修水县蚕桑科技小院成立,入驻的农业专家们会定期进村办培训班,让每个蚕农都能掌握栽桑养蚕的整套技术。通过培育一大批热爱蚕桑、服务蚕桑、示范蚕桑产业的技术人才,修水县蚕桑产业发展迅速,转型升级迅速。

  为提升蚕桑产品市场竞争力,修水县在支持茧丝绸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培养了一批桑蚕副产品加工企业,桑葚、桑果、桑枝、冬桑叶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蚕桑产业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修水县多个村庄与蚕桑企业签订了发展协议,既满足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供应,又保障了农户的经济利益。

  作为江西省目前最大的蚕桑基地县,截至目前,修水县全县共有高效桑园5.5万亩,覆盖乡镇28个,惠及蚕农1.5万余户,售茧收入突破4亿元,综合产值达10亿元。(完)

  “希望来年越来越好,希望与海外的亲人早日相聚。”洪莉慧如是说。

  随着我国防疫政策调整优化和春节假期临近,三亚凭借特有的温润气候环境吸引不少内地游客前来度假。在各大景点、酒店、夜市,游客们络绎不绝。

记取归来时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9日电(记者 陈溯)19日,国家林草局发布“互花米草可持续治理技术研发”应急揭榜挂帅项目榜单。

  污染减少,云南昆明的高原明珠滇池正重新焕发光彩。随着滇池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2022年滇池全湖水质持续向好,自2018年上升为Ⅳ类水质后,连续5年保持全湖水质Ⅳ类。

  “我们现在的度电煤耗为286克,在同体量的电厂中走在了前列。”公司副总经理董鑫介绍,既要保障能源供应,又要践行降碳要求,公司先后实施了乏汽余热利用、超低排放、二氧化碳捕集及综合利用、智能化燃料管控系统、汽轮机深度调峰灵活性运行等项目,促进节能减排。

张圣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