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春海院士谈“交叉学科”:学科需跨界,方向需聚焦

来源: 黑龙江东北网
2024-05-31 10:06:45

  中新网上海11月3日电(记者 范宇斌)“学科需要跨界,方向需要聚焦。”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樊春海教授近日在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举办“共识大讲堂· 院士进社院”上如是说。

  樊春海从科学史上对“科学”一词的定义谈起,引导大家进入“交叉学科”的世界。樊春海长期致力于DNA研究领域,通过生动的DNA复制视频和详细的数据图标,展示了DNA存储技术的原理。对比硅存储和DNA存储的相似性及后者的潜在优势,他分享了用生物技术解决信息问题的创新性研究思路。

  樊春海表示,可以将DNA视作高分子材料,通过DNA合成和基因测序替代传统数据存储的“读”和“写”,能有效克服传统数据存储能耗大、准确性低、数据存储寿命短的缺点。这一技术若突破,将满足未来国家在信息存储方面的重大需求。

  谈及近年来中国生物存储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樊春海表示,“面对世界一流技术,我们从遥不可及地仰望,到并驾齐驱参与竞争,这与无数科学家的艰苦努力分不开。科教报国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几代科研人的共同愿望。”

  讲座现场,樊春海展望了开发纳米机器人的研究前景,演示了应用纳米机器人精准调控细胞内生命活动的宏伟蓝图,并总结称“‘IT-BT交融’是学科交叉、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化的应许之地”。

  学员们就“框架核酸概念的应用”“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交叉学科”等方面向樊春海提问。有学员表示,樊春海的报告系统生动,且充满前瞻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开了DNA神秘的面纱,展现了青年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和优秀党外代表人士的使命担当。

  “樊春海院士的报告不仅是一场科学盛宴,更是引发了哲学思考。”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蔡忠表示,中国优秀科学家们潜心研究、奋力探索,推动中国科研事业长足进步。中国在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为全球文化注入更多中华文化的基因,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将继续办好“共识大讲堂”这一品牌,为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社院力量。(完)

  同时,梅州鼓励侨胞和社会贤达积极参与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争取到68亿元的社会资金参与客家民居修缮、非遗街区建设、文物和传统村落保护等。

  新型电池技术也将在2023年加速渗透,记者从晶科能源获悉,2022年公司N型TOPCon组件出货超过10GW,现已投产N型产能35GW,并实现了N型组件与P型组件一体化成本持平,N型TOPCon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已达25.1%。

  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将数字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强化数字思维,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工作,持续深化全市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全市数字经济呈现出快速推进良好态势。

  变身后的鱼塘,不仅赢得了本地村民青睐,也吸引了一批游客前来观赏。据统计,春节期间“水上渔村”的每日人流量近千余人。

  从区域方面看,与2022年第一季度相比,南美洲和中美洲在第二季度的IG出口增幅最高,达到22%,这是由于巴西大量的季节性对华大豆出口贸易。其次是北美(9%):美国黄金出口增长74%,主要销往欧洲和亚洲。

  “砰!”突如其来的枪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1名队员“遇袭”倒地。

贾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