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性群像书写乡村变迁 长篇小说《芬芳》作品研讨会举行

来源: 驱动之家
2024-06-11 05:52:31

  中新网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 高凯)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作家出版社、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长篇小说《芬芳》作品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

  《芬芳》是陕西作家周瑄璞用两年、七易其稿创作的最新长篇力作。作品着重讲述杨烈芳为代表的多位女性沉浮跌宕的命运,描绘了一个 大家族中四代数十人的众生相。

  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张亚丽表示,《芬芳》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第二批入选作品中最先出版的,也是创作计划在今年结出的第一个芬芳的硕果,在整个创作计划中具有特别的地位和意义。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谈到,《芬芳》跨度非常大,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写了一个女性的群像。她认为,这是周瑄璞至今为止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芬芳》写乡村当中的人,以人物命运为中心,故乡在作者的笔下成为一个剧场,大幕拉开,作者就像导演,一个一个把她的人物推出,用细节、情节来推动其命运的高潮迭起。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认为,用一种非常冷峻的目光在山乡巨变过程中作出观察,这是《芬芳》最大的特色。对农村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作者始终有一种波澜不惊、了然于胸的透彻。关于山乡巨变,农村下一步到底将怎么发展,也有很多思考。而对于男性和女性关系的描写,《芬芳》保持了一种很克制和冷静的态度。

  北京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乔叶表示,《芬芳》表现出的力量感,是一种贴近大地的、民间的、原始的、朴素的力量,她认为,与同时代女性作家相比,周瑄璞是非常“厚”的,体现出醇厚、仁厚、宽厚、温厚,她作品则体现出厚实、厚密的文学品质。

  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评论家郭艳谈到,《芬芳》从文学角度非常有力地呈现了中国近半个世纪进程化当中新山乡巨变的特质。其描写农民在文明转型中的心路历程,从而赋予中国农民深度的人性内涵和文学性的关照;突出新山乡巨变里面的“变”,新女性形象贯穿巨变的前后;写出了中国传统乡土文化伦理在当下的有效性。

  北大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表示,《芬芳》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细节描写,这是文学的价值,也是文学的尊严所在。周瑄璞在这部作品中写出了改革开放的女性新人的形象。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作为一个女作家,作者在《芬芳》中还写出了多位令人印象深刻的男性形象,复杂、真实、有血有肉。(完)

<a><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3/782404717.jpg" alt="" /></a>

  同时,贵州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新增识别9.09万监测对象,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常态化开展“3+1”保障“回头看”,保持问题动态清零。

  美国司法部宣布任命特别检察官,调查拜登可能存在的不当处理机密文件问题。共和党人更是火速对拜登发起调查,直言对拜登的调查是众议院共和党人的“首要任务”。

  <strong>共建共享,打造民生“幸福圈”</strong>

  这个新春,热火朝天的不仅是深中通道建设工地,位于通道西岸的中山,已经开始围绕深中通道积极布局,一座座大楼、厂区正在拔地而起。“加速”成了很多人这个新春的关键词。

  彼时,刘仁友修建延安铁路,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方柜、长凳、锅盖、罩篱等生活用品都得自己动手做。刘强工作时,见证了老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而在刘蔚超的眼中,如今的民众出行不仅要求安全、便捷,更要求温馨、舒适的体验,来自大江南北的游客都能坐着动车来延安旅游。刘强一家三代人亲历了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从绿皮火车到和谐号动车到“绿巨人”、从“追赶者”成为“领跑者”,见证了民众生活和铁路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黄冠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