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构筑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国际论坛)

来源: 奥一网
2024-06-08 22:27:12

  日前,2024“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正式开幕。相关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必将掀起双方人文交流合作的新一轮热潮,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加深厚的民意基础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自1991年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方始终彼此尊重,平等相待,走出了一条团结奋进、合作共赢之路。作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成功和最具活力的伙伴关系,中国—东盟合作对推进地区繁荣发展、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中国已与老挝、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就共建双边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推进,已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人文交流是中国—东盟关系中除政治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之外的第三大支柱。多年来,双方在文化、旅游、教育、智库、媒体、体育、青年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开花结果,双方人民常来常往、相知相交,命运共同体意识逐步深入人心。2023年9月,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0周年之际,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将2024年确定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日前,2024“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正式开幕。相关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必将掀起双方人文交流合作的新一轮热潮,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加深厚的民意基础。

  加强人员往来,拉紧民心纽带。民心相通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近年来,中国和东盟不断创新人文交流机制和平台,人员往来更加便捷。不久前,中国与泰国签署互免签证协定,该协定将于3月1日正式生效。中国同新加坡宣布达成30天互免签证安排,马来西亚对中国公民实施入境30天内免签政策。这些措施将促进双方人员往来,让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民心贴得更近。

  促进青年交流,赓续传统友谊。青年是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了多层级、多领域教育合作。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超过20万人,东盟大部分国家已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42所孔子学院和39 个孔子课堂在东盟国家落地。相信通过中国—东盟青年交流周、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鲁班工坊等平台以及“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万人研修研讨计划”等项目,双方青年交流将更加密切,为传统友谊薪火相传积蓄后备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和大部分东盟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都处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双方将继续加强在治国理政、减贫、反腐、绿色发展、公共政策等领域交流互鉴,做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和好伙伴,共同书写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地区发展新篇章。

  中国—东盟中心是中国和东盟十国共同成立的唯一政府间国际组织。2024年,中心将继续落实好中国和东盟领导人重要共识,发挥一站式信息枢纽和活动中心的桥梁作用,以2024“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为主线,举办青年、教育、文化、旅游、媒体等多领域交流活动,为凝聚中国和东盟各界友好力量、加深双方民众相互了解与友谊、促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

  作者:史忠俊

  香香年满5岁,已经进入性成熟。福田丰说,“虽然不舍,但希望香香能努力适应环境,找到好伴侣、留下后代。”他介绍,发情高峰期是一个令人紧张的时期。由于发情高峰期只有半天到1天,要找到准确的时机把雌雄熊猫放在一起同居,非常困难。一旦错过时机就不可能完成交配,甚至在一起会打架。

  “40岁以上的工人培训时间长,文化程度也相对更低,除非实在招不到人,才会放宽年龄限制。”武潇说,年轻人求职方向广,很多岗位和行业都可以尝试,传统制造业对他们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小了。

  2022年年底,东京女子大学副教授家永真幸出版了《中国熊猫外交史》,讲述在中国历史中,大熊猫如何在政治和外交领域发挥作用。他在接受日媒采访时表示,“如果日本政府和中国政府的政治意图和时机匹配,熊猫的租借就会实现。否则将很困难。”日本右翼媒体也曾以“熊猫租借是中日关系现状的晴雨表”为题刊文,称租期长短之差背后的原因是中日关系的变化。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马骏)为保障市民合理住房消费需求,惠州楼市调控也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优化调整。惠州市政府昨日正式印发《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通知》(惠府办〔2023〕5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商品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限售年限由3年调整为1年,并自当日起正式实施,由“3年限售”政策淡出历史舞台。

  当地时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应美方请求,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进行非正式接触。

  2022年年底,东京女子大学副教授家永真幸出版了《中国熊猫外交史》,讲述在中国历史中,大熊猫如何在政治和外交领域发挥作用。他在接受日媒采访时表示,“如果日本政府和中国政府的政治意图和时机匹配,熊猫的租借就会实现。否则将很困难。”日本右翼媒体也曾以“熊猫租借是中日关系现状的晴雨表”为题刊文,称租期长短之差背后的原因是中日关系的变化。

张琇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