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作家齐聚重庆 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传承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05 01:12:03

  中新网重庆4月21日电 (梁钦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质生产力——以大足石刻为中心”研讨会21日在重庆举行,来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山西等地的作家齐聚大足,深挖大足石刻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精髓,探讨优秀传统文化与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

  大足石刻是重庆境内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千手观音是大足石刻最具代表性的造像之一。

  多次参观过大足石刻的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范稳表示,传统文物可以用三维立体影像、数字化技术等科技手段来诠释。比如,2023年在中国上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热度很高,在年轻群体中,动漫是传播传统文化很好的表现形式,通过线上加线下的融合,能让大足石刻等中国传统文化更近距离呈现在世界面前。

  “中国十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为文学的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机遇和可能。”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蒋登科表示,大足石刻的材料是天然石头,随着时间流逝会因风化而受损,修复过程中可以借助高科技手段和新材料,使文物保存得更长久。如今,实体文物可以进行数字化转换,使不可移动的文物“动起来”,更好展示文物细节和全貌。“新质生产力的很多元素都和科技发展有关,可为传统文化创新提供新思维方式、新技术手段、新传播思路。”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之一就是‘新’,而文化是新质生产力背后无形的力量,文化工作者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学研究中心主任米德昉表示,通过对文物古迹和历史遗产进行全息虚拟成像技术, 可以把实物形态转化为数字形态,从而让文物穿越厚重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通过动漫、游戏等数字艺术来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不仅能实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也能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完)

  <strong>超大型盾构机的“中国心”</strong>

  (《北京青年报》 2023年01月16日 A15)

  日前,农业农村部出台《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受建设年限、投入水平、因灾损毁等因素影响,部分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质量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2023年起,将全面开展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全国每年平均将改造提升3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全国将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月16日(今天),国内首艘具有破冰功能的大型航标船“海巡156”轮在天津列编,标志着我国目前排水量最大、综合性能最佳、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大型航标船正式投入使用。

  从31省份的2023年GDP增长预期看,目标值范围跨度较大,从4%至9.5%,最高的是海南省(9.5%左右),最低的是4%左右,其他省份该数值多集中在5%至6.5%,其中,“6%”居多,有12个省份(山西、福建、内蒙古、甘肃、云南、河南、河北、重庆、黑龙江、贵州、四川、吉林)设置在6%或以上、左右。目标增速6%以上的有8个省份,其中,海南、西藏自治区(8%左右)较高,江西、新疆都在7%左右,宁夏、湖南、湖北、安徽均为6.5%左右。

  基层治理上台阶

林建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