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明确节能降碳“时间表”“路线图”

来源: 央广网
2024-06-03 18:23:02

  来源:钢谷网

  备受关注的节能降碳工作迎来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近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对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提出具体要求。

  专家认为,《行动方案》细化今明两年节能降碳量化目标,明确重点领域行业节能降碳任务,将对打好“十四五”节能降碳工作“收官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细化今明两年量化目标

  节能降碳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 色转型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以来,节能降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初步测算,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十四五”前三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约7.3%,在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的同时,节约化石能源消耗约3.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约9亿吨。

  “但与此同时,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全国能耗强度降低仍滞后于时序进度,部分地区节能降碳形势较为严峻,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任务仍然艰巨。”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全面梳理、系统分析、深入测算的基础上,《行动方案》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重点领域行业节能降碳量等具体目标。

  《行动方案》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

  部署开展十大行动

  《行动方案》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部署了节能降碳十大行动。

  例如,部署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提出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优化油气消费结构,加快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

  “当前,我国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仍有超过10%的产能能效低于基准水平,大量老旧建筑缺乏节能措施、运行管理缺失,亟须以点带面、系统推进,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国家节能中心主任刘琼认为,《行动方案》准确把握全社会能源消耗主要环节,做到了有的放矢。

  一方面,针对重点用能领域、重点工业行业、重要用能设备等方面节能降碳短板弱项,系统部署节能降碳十大行动,以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设定细化目标,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用能结构优化、工艺技术提升、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等针对性任务举措。

  另一方面,将节能降碳改造与扩大有效投资、老旧小区改造、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有机结合,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促进节能降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高能效的新兴产业,充分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目标实现保驾护航

  如何推动《行动方案》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行动方案》提出了健全制度标准、完善价格政策、加强资金支持、强化科技引领、健全市场化机制、实施全民行动等6方面工作举措,为落实节能降碳目标任务提供支撑。

  在资金支持方面,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推动扩大有效投资,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落实好有利于节能降碳的财税政策,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节能降碳项目提供支持。

  在市场化机制方面,将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交易。稳妥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健全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有序推进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

  此外,《行动方案》提出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节能标准制修订等。

  “相关举措顺应我国节能降碳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有助于规范各类主体行为,为实现‘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更好地保驾护航。”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吕文斌认为,《行动方案》提出的政策举措,有利于扭转传统的粗放增长方式,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 李婕)

责任编辑:戴明 SF006

  第三、四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各派出机构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当地调控要求,自主确定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贷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下限;各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据此首付比例和利率下限,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

  宋贵伦指出,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组建是面对现实社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适应当前推进中国式社会建设现代化的迫切需求,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来推动体制的改革,最终目标是提升社会建设的效能,或者说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更好转化为社会建设的效能。

  有美国智库人士表示,他们希望尽快来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2022年11月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印尼巴厘岛的面对面会晤并达成重要共识。在他们看来,这次会晤提出要建立双边关系的“护栏”,但2023年年初的“气球”事件开启了又一轮双边关系波折,让美方一些相对比较务实的智库感到双边关系的改善还缺少实质性成就。他们期待来华后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建立非官方的对话机制,帮助两国关系形成某种“护栏”。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完善“大思政课”工作体系,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开展青少年读书行动,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发展素质教育,加强体育锻炼、美育熏陶、劳动实践,着力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成绩上看,易建联的确没有赶上好时候。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男篮击败德克·诺维茨基率领的德国队,晋级八强,是迄今为止中国队在奥运会赛场上最后一次赢球。

  温迪·卡特勒曾从事贸易谈判工作近30年,她在和我们交流时提出,希望与更多中方智库一起努力,构建贸易领域的“二轨合作”机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SAIS)副院长肯特·凯尔德向我们提出建立“中美日多方交流机制”,以推动东亚区域对话。昆西研究所执行副总裁特里塔·帕西则表示,“单极的全球治理框架已过时”。其所在的研究所打算在2024年上半年邀请包括CCG负责人在内的全球多位智库学者一起商议建立一个多边智库研讨机制,从学术的角度推动全球多边治理框架形成。

钟佩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