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次记录到小型雀形目鸟类在极高海拔飞行模式

来源: 新闻报刊
2024-06-13 16:55:02

  中新社西宁5月2日电 (记者 李江宁)青海省林草局2日向外公布,该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在亚洲首次系统性科学记录小型雀形目鸟类在极高海拔飞行模式。

  据介绍,为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区域雀形目小型鸟类迁徙策略,加强对鸟类迁飞通道中涉及的停歇地、繁殖地的保护,2022年开始,青海省林草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对青海海北州门源县、西宁市大通县境内繁殖的红喉歌鸲与黑喉石䳭的迁徙模式开展了相关研究。

  研究团队采用光敏定位器、多功能定位器等新型追踪技术对两种鸟类进行迁徙追踪,对每只被捕捉的个体佩戴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申领的标准铝环和彩环进行个体标记。其中,多功能定位器的应用在亚洲范围内为首例。

  研究表明,红喉歌鸲秋季迁徙路线呈绕路形式,规避青藏高原,沿中国地理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以一条海拔逐渐下降的路线迁徙至泰国西南部越冬;而春季迁徙路线则选择了更短的路线,跨越了云贵高原、西南山地以及青藏高原东侧等区域,其迁徙路线海拔呈过山车式先上升再下降后又上升。

  红喉歌鸲迁徙飞行海拔平均可达2000米,并呈现秋季比春季更高的模式,秋季最高飞行海拔可达5000米。相较之下,青海省繁殖的黑喉石䳭则全年均生活在青藏高原区域,其春、夏季繁殖于青海东北部,秋季9月中下旬向西南方向迁徙,横跨青藏高原,历时20天左右到达青藏高原西南侧喜马拉雅山脉南北麓越冬。

  “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区两种繁殖鸟类的追踪研究,我们揭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迁徙适应策略。”青海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张毓告诉记者,红喉歌鸲采用典型的地理屏障回避式迁徙模式,而黑喉石䳭则采用了极端适应的迁徙模式,全年生活于青藏高原上。

  据悉,新型追踪技术更揭示了小型雀形目鸟类在极高海拔飞行的模式,为亚洲首次系统性的科学记录。该研究为 亚洲迁飞区普遍缺乏雀形目迁徙数据的现状提供了重要示范。(完)

  在运行管控方面,重点突破智能客流感知、网络化动态调度、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控制等关键技术,构建客流-车流耦合的路网级协同调度平台,建立实时客流-车流耦合的动态调度及列车控制联动机制,实现客流-车流的耦合优化和线网列车群的协同优化;

  ChatGPT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

  在本次比赛中,来自白俄罗斯及中国8个城市的30支球队,500余名教练员、运动员相聚沈阳,在6个比赛日内展开80余场激烈比拼。赛事共设置了U6、U8、U10、U12四个组别,赛事裁判团队由国际级、国家级、国家一级共20余名裁判员组成,引入专业的冰球比赛计时记分系统,可实时录入、统计比赛数据。

  同时ChatGPT用到的GPT3.5,作为一个基础语言模型的质量也是非常高的。这需要大量的数据预处理工作,需要把各领域的语料整理好“喂”进大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不断积累能力,才能产生一个如此高效的基础语言模型。

<strong>  丰台打造全国先进制造融通创新高地</strong>

  ChatGPT这样的语言交互类产品,是否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王诗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