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主体建造在山东青岛完工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17 17:10:07

  中新网青岛12月6日电 (胡耀杰 张孝鹏)记者6日从中国海油旗下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获悉,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油工程青岛高新装备制造基地完成主体建造,标志着中国全类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设计建造技术实现高水平自主化。

  据介绍,“海洋石油122”主体由船体和上部功能模块两部分组成,最大直径约90米,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高度相当于近30层楼,总重约3.6万吨,由近50万个零部件组成。“海洋石油122”设计排水量达10万吨,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设计寿命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

  “海洋石油122”采用新型的圆筒结构设计,相对传统的船型结构可有效降低油田开发与运营成本,通过自主研制海陆一体化智能中控系统,在台风来临时可切换到“智能台风模式”,实现在台风期间“无人化”生产,为海上油气田设施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建设提供一种全新模式。

  中国海油“海洋石油122”建造工程师马霖介绍说,项目在中国国内首次在海洋平台采用新型天然气脱硫装置和双燃料发电机,可以充分利用油田伴生气,有效提升了项目的绿色节能水平,大容量液压潜没泵等一系列关键装备都实现了国产化。

  上部模块承担着油气处理、动力输出等核心功能,相当于“海上油气加工厂”的“心脏”。“海洋石油122”上部模块包括工艺、电气、动力、生活楼等8个单体,总重量约8900吨,集成了713台关键设备,电缆总长可以绕北京五环近4圈,模块底部立柱与船体对接精度达到毫米级,两个模块之间的最小间距不足成年人手掌的宽度,施工难度极高。

  自2022年3月开工建造以来,面对工期紧张、技术空白多、施工管理难度大等诸多难题,该项目团队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攻克圆筒型浮式生产装备系统设计、高精度建造集成等一系列难题,实现15项关键技术设备自主化应用,使中国具备了根据不同油田、不同海域,自主设计制造不同类型深水油气装备的能力。

  据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陶付文介绍,项目创新采用 一体化建造工艺和双龙门吊集成技术,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一次质量合格率达到99%,船体主尺寸精度控制在了毫米以内,结构集成精度控制在4毫米以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创造了530万工时无事故的优秀安全绩效。

  目前,“海洋石油122”已进入集成调试阶段,明年建成后,将应用于中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屹立在324米水深的南海深水区,每天能处理约5600吨原油,成为开发中国深海油气资源的又一重器。(完)

  <strong>Model Y摆3个多月亏四五万</strong>

  “特区政府开年表现可圈可点。随着香港与内地恢复正常人员往来,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投入北部都会区建设、把握加入RCEP带来的商机,将为未来发展开拓更多新机遇。”香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说。

  我国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居民消费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通过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国内供给质量水平,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可以让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出来。

  在给豆豆做康复的过程中,让杨金凤印象最深的,是孩子第一次能站起来的时候。“我用手拉住豆豆的手,引导她慢慢地腿部用力。她的腿很细,没什么力气,所以这个过程很困难,她经常一站起来就摔了下去,膝盖会擦破皮。我一般都选择靠墙的地方让她练习,她两只手扶着墙,慢慢地借力。就这个简单的站立动作,豆豆练习了一年多,直到她三岁四个月的时候,才终于能够不需要搀扶,独立站起来。虽然那次只站了一分钟,但我的眼泪刷地掉了下来,我觉得孩子有希望了。”

  村里木屋外形相近,都是一层平房,整体呈土黄色。凑近一看,房子四面都有一节一节向外突出的木头,每面十四五根,拳头粗细,左右错落,由下至上,贯穿两边墙壁。远远望去,突出的木头,好似将两边墙壁“缝”起的针脚。再往上看,木烟囱冒出阵阵白烟,木瓦搭出的屋檐上盖着一层白雪;房檐下,大红灯笼随风摆动。

  一款车的保值率,主要取决于其保有量,以及新车价格的稳定性。对于特斯拉而言,新年伊始的大幅降价打破了新车价格稳定性,造成二手车市场出现震动。

刘均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