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构建自然教育“六个一”发展模式

来源: 半岛晨报
2024-06-01 11:34:27

  中新网西宁5月31日电 (记者 李江宁)“回顾青海自然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通过政府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培育,教育部门合作,社会共同参与,一同携手构建了‘六个一’的发展模式。”31日,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长韩强表示。

  当日,2024年青海自然教育启动会在西宁举行。韩强向公 众介绍青海自然教育构建的“六个一”发展

  ——出台一批引领性政策指导文件。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领导小组印发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以及自然教育大纲,青海省林草局出台《关于积极推进青海省自然教育工作指导意见》,确立了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强化了顶层设计,夯实了制度基础。

  ——打造一个专业化服务指导机构。近年来,青海省林草局推动成立青海省林学会自然教育专业委员会,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成立青海省自然教育协会,构建规范有序、特色鲜明、共建共享、广泛参与的自然教育发展新格局。

  ——建立一批多元化自然教育试点。青海以2个国家公园、6个自然保护区和19个国家湿地公园为试点,深度探索自然教育模式,打造自然解说体系,强化能力培训,着力搭建青海自然教育体系框架。

  ——设立一批标准化自然教育基地。青海印发《自然教育基地认定指南》,成功认定自然教育基地45个。出台《生态学校评定导则》,设立全龄段覆盖的生态学校、湿地学校39所。

  ——研发一批体系化自然教育课程。青海打造专家智库、专业讲师、志愿服务“三支队伍”,研发动植物识别、水源保护、垃圾分类、国家公园等25门自然教育课程,配套编写了数十套涵盖科普、文学、摄影、绘画等类别的读本教材和丛书专著。

  ——创办一批多样化主题实践活动。近年来,青海强化博物馆、标本馆、实验室、科普馆等场域供给,创办课程设计、云享课堂、生态夏令营等活动品牌,探索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形成网络直播、摄影巡展、征文大赛、人文体验等实践模式。

  “青海生态地位极其特殊,数不尽的高山、湖泊、草地和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林场、农场都是青海开展自然教育的优质资源。”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自然教育大会,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特色,明确青海自然教育发展方向,打造自然教育特色品牌。

  会议以“共商·共谋·共建青海自然教育谱新篇”为主题,通过开幕式、主会议、4个分会议和嘉年华系列活动,邀请青海相关部门,科研机构等探索构建青海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完)

  多元创新玩法

  成都局集团公司宜宾车务段管辖的镇雄站地处乌蒙山腹地镇雄县,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总人口逾170万,赴省外务工人数超40万。为做好务工人员运输保障工作,该段联合当地政府,分乡镇对节后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宣传发动、登记造册,根据务工人员需求,提报定制专列计划。

  今天,生活在变,环境在变,但节日的仪式感没有变,团圆祈福的文化内核始终没变。当文化的韵律叠加时代的脉动,当传统的底色添加现代的线条,“年”就有了更多元的文化表达、更精彩的文化呈现。让我们在文化的纽带、情感的磁场里,共同感受春节的味道,一起诠释过年的意义。

  2023年德国华侨华人社团春节联欢会22日在法兰克福举行,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孙从彬、法兰克福市政委员迈克·约瑟夫出席联欢会并致辞。约瑟夫表示,法兰克福市政府感谢华人社团为促进法兰克福进一步发展成国际化都市作出的重大贡献,并向在德华侨华人致以诚挚的新年祝愿。

  “我们一开始就非常看好春节档,因为今年春节档这几部电影实力都很强,而且风格多元,类型多样。”金逸国际影城朝阳大悦城店店长毛寅说,为了迎接春节档,该影城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们特意增加了人手,有些员工还取消了休假。我们在消毒、消防、安全等方面都做了全面的检查和准备,就是为了给观众一个更好的观影环境。”

大年初四,

李美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