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梅派弟子魏海敏盼更多年轻人传承梅派艺术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06 20:23:42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电 (陈建新)台湾京剧名家、梅派弟子魏海敏27日在北京表示,戏曲是中华文化载体之一,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戏曲行业,共同传承梅派艺术。

  “梅韵流芳”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系列活动日前启动。27日晚,系列活动之“梅派经典折子戏专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魏海敏参与演出。

  专场演出集中展示五部经典古装戏及梅兰芳创排的最后一部戏《穆桂英挂帅》中的精彩片段。魏海敏说,纵观梅兰芳大师一生所创作的女性角色,其形象之多元,表演之细腻、传神,可以说把中国人千百年来对于女性美的描述,从文字、绘画、传说中搬上舞台,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美人形象。

  魏海敏表示,专场活动主题为“梅兰芳启示录”。当我们重温大师的艺术之路,缅怀的不仅是艺术成就 ,更是他一生对于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热情和奉献,这是艺术家的责任,也是梅兰芳大师给我们的启示。

  不同于以往,在当晚的演出中,魏海敏加入了朗读者角色。作为活动策划人,魏海敏向记者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非常迷人,但如果只有技艺表演,不能完整展现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因而,此次演出结合了朗诵的方式,讲述大师的创作理念、创作过程,让观众能够更贴近戏曲,感受其深厚内涵。

  魏海敏说,京剧发展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必须把其中核心精神提炼出来。在她看来,戏曲充满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意义、对于天地之间人的生存方式的思考。戏曲也包含了诸多道理、为人处事的方式等。看戏能够引起共鸣、净化心灵。

  多年往返于两岸,魏海敏还观察到,如今看戏的很多观众是年轻朋友,且年轻人对于戏曲的了解,并不比年长的戏迷少。也因如此,她认为从业者对于戏曲一定要有热情,更要了解角色、演好角色。“我觉得这个时代,观众一定要受到感动,才会进到剧场,才会继续支持你。”

  谈及戏曲的传承与创新,长年学习老戏,同时也在创作新戏的魏海敏表示,身为一个传统艺术表演工作者,绝对不可以只做一件事情,不能只是(专注)传统或只是(专注)创新,必须要有好的传承,继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此才能相辅相成推动戏曲和时代同步向前。“未来,我很盼望能够有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这个行列,使戏曲能有更新的发展。”(完)

  在我国经济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推进梯度发展的新棋局中,打造中部地区的综合交通中心枢纽,显得意义非凡。谁先做成了交通中心,谁就抢占了配置资源的制高点,谁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经济中心。中部有几个省会城市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不遗余力地争取。

  携程数据显示,发布半小时内,携程平台热门海外目的地搜索量同比大涨10倍,出境(包含中国港澳台)机票、海外酒店搜索均达到三年来峰值。

  “只要不发烧,或者你觉得身体行,就回来上班。”秦宇红说,到12月中旬,一线的医护人员几乎要倒光了,而前来就诊的病人只增不减。

  共同社称,日美两国政府于今年5月就“半导体合作基本原则”达成共识,其中包括促进半导体制造能力多样化等内容。两国政府加强培养尖端半导体技术人才的合作,实际上也是基于“半导体合作基本原则”,而今后发挥核心作用的将是两国各自创设的研究机构。

  在企业提高产能、打击“黄牛”、政府调配三方出力下,“抗原难题”正在逐渐缓解。李津表示,“医疗器械的生产扩容,比药品的扩大生产规模的限制更少,短期内扩大产能更容易。”另外,赵先认为“感染高峰过去后,抗原的需求量也会有所回落,政府调配保供也在努力。”多方因素共同促进,抗原行业很快就会恢复常态。

  杨先生计算过,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一个彩票站的平均辐射范围最多2公里,想更好地打造特色,乃至收获理想的营业额,对经营者如何运营客户、培养优质客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吴与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