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供给宽松 小龙虾价格下跌

来源: 知识网
2024-06-01 18:18:09

  5月21日至27日,潜江龙虾商品虾价格指数呈下跌走势,整体价格较往年偏低。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潜江龙虾商品虾价格指数报346.73点,环比上期(2024年5月20日,下同)下跌78.31点,跌幅18.42%;较基期(2019年1月1日,下同)下跌653.27点,跌幅65.33%,小龙虾价格下跌明显,整体价格较往年偏低。

  据《潜江龙虾商品虾价格指数运行分析报告(2024)》,小龙虾属于季节性农产品,全国小龙虾价格指数年际走势呈“W”形,规律性波动特征明显——2月份为全年指数最高点,而后逐渐下跌,6月初跌至全年谷底后将逐步回升,至8月回升至年内第二个高点;8月中下旬再次逐步下跌,11月初开始止跌回涨直至12月底。

  分析师认为,当前小龙虾行情下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供应端大规模扩张。近年来,小龙虾养殖业发展迅速,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大幅增加。养殖户和相关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适应市场变化,寻找新的经营策略。二是小龙虾提前集中上市。3月以来,南方多地出现提前回暖现象,湖北、江苏、湖南等地的小龙虾出塘时间大幅提前,甚至“抢跑”入市,存量市场供大于求,“量大价跌”的局面也就有所提前。

  小龙虾“身价”下跌,消费者吃虾热情不减。饿了么近期发布的《2024年五一消费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小龙虾外卖量周环比增长超过50%。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小龙虾消费观察》同样显示,2024年3至4月,鲜活小龙虾销量环比增长606%,4-6钱规格的小龙虾最为热销,小龙虾调味品销量同样不俗,环比增长78%。

  调研显示,小龙虾食材成本价大幅下降,大部分小龙虾餐饮店却未见明显降价。据业内人士透露,小龙虾属于季节性消费,当前属于小龙虾消费旺季,商家需要保持一定的定价策略来保证全年的利润。“对于餐饮店来说,小龙虾的成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房租、人工、调味品的价格都在上涨。另外,小龙虾店一般采用品质较好的中虾、大虾,食材成本整体也较高。”

  红虾和青虾价格 指数及均价走势

  分品类来看,红虾和青虾在市场销售端行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红虾和青虾价格指数均小幅下滑。截至5月27日,红虾价格指数报351.10点,环比下跌19.18%;青虾价格指数报342.45点,环比下跌17.65%。

  分规格来看,炮头跌幅最大,中红和中青价格相对坚挺。具体而言,截至5月27日,红虾均价报17.29元/斤,环比下跌19.18%。其中,小红均价报7.17元/斤,环比下跌15.69%;中红均价报11.33元/斤,环比下跌4.23%;大红均价报16元/斤,环比下跌13.51%;红炮头均价报34.67元/斤,环比下跌25.85%。

  截至5月27日,青虾均价报17.21元/斤,环比下跌17.65%。其中,小青均价报7.83元/斤,环比下跌6.00%;中青均价报11元/斤,环比下跌2.94%;大青均价报15.33元/斤,环比下跌15.60%;青炮头均价报34.67元/斤,环比下跌24.23%。

  业内人士称,按照规律,每年5月底开始的夏收时节里,稻田虾“清塘”为新一季水稻种植“让路”。综合产业链上的各方面因素来看,当前的价格可能已经来到了触底反弹的档期。随着稻虾的结束,小龙虾的价格或将有所回升。

  样本城市行情

  另据四川高速公安四分局消息,G5京昆高速雅安段双向成都往雅安方向:新店互通至名山收费站车流量大车多缓行;雅安往成都方向车流量呈上升趋势。四川高速公安六分局表示,G5京昆高速公路雅西段、攀西段往成都方向车多,通行也缓慢。

  拿浪潮来说,车间的人少了,但研发的人多了,仅从事服务器设计研发的就有3000多人,一个技术细节对应一支研究团队。浪潮智能工厂自动化设计工程师刘彬发明了CPU弯针检测设备,利用深度学习和大数据,30秒内就能完成主板上14588个针脚质量检测,比人工效率提升92%。“刘彬CPU弯针检测设备”“罗希望内存按压工装”“杨洪波光盘防护碗”……以一线发明者命名的创新设备,比比皆是。

  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 副院长 故宫博物院北院项目总负责人 都海江:应该说这个文物医院还是非常先进的,但是有两个问题现在解决不了,一个修复的数量还是有限的,每年我们只能修复几百件文物。第二个很重要的就是一些大型的文物,无法在这里(故宫博物院)去修复。

  佩斯科夫还称,目前看不到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前景。

  农历新年伊始,文莱华人举行了舞龙舞狮和“开门迎宾”等活动,喜迎兔年新春佳节。文莱王储、首相府高级部长比拉22日携家人来到当地民众家中参加新春庆祝活动,并和一些华人家庭共同举行传统“捞鱼生”仪式。

  该机构判断,MLF调降或于一季度内落地,LPR报价也将伴随调降,以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的空间。从央行降息逻辑来看,降息的两个出发点尚未变化:一是需求疲弱背景下,降息有助于扩张信贷需求。央行2022年四季度调查问卷反映,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的贷款需求指数仍低于往年同期水平,说明进一步降息刺激仍有空间。二是复苏前景不明条件下,降息有利于凝聚共识、提振市场信心。

杨淑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