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一些地方建筑垃圾违规处置污染环境

来源: 中青网
2024-06-06 15:09:06

  典型案例 | 上海市一些地方建筑垃圾违规处置污染环境

  2024年5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上海市发现,上海市建筑垃圾存在私拉乱倒现象,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监管不力,违法违规处置问题频发,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一、基 本情况

  近年来,上海市建筑垃圾产生量大,工程渣土和泥浆的产生量常年保持在1亿吨以上。上海市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消纳场所规划布局不够,处理能力不足,建筑垃圾处置问题日益突出。

  二、主要问题

  一是市内私拉乱倒问题突出。督察发现,大治河北岸大芦线东延伸航道整治工程工地上,大量建筑垃圾夹杂一些生活垃圾违法混填,填埋区域积水坑内水质暗黄并伴有刺鼻气味,监测结果显示,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435毫克/升、氨氮浓度为22毫克/升,分别超地表水Ⅲ类标准70.8倍和21倍。上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浦江镇废弃砖瓦厂内违规收集处置建筑垃圾,大量建筑垃圾与部分生活垃圾混堆,污水横流,监测结果显示,化学需氧量浓度为226毫克/升,超地表水Ⅲ类标准10.3倍。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堆放固体废弃物。2022年12月开始,盛涛市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长兴岛基本农田内违法堆填轨道交通工程泥浆。2023年4月,上海市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相关问题后,崇明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该区域基本农田划定不实为由,未督促相关单位清理整改到位。此次督察发现,企业共倾倒泥浆约5万吨,侵占永久基本农田17亩。

  金山区游乐园项目以临时用地为名,将7.9万吨工程渣土违规堆放在22亩耕地上,导致部分农作物被毁。秀州塘工地和兴北路道路工程产生的渣土随意堆放,侵占耕地6亩。

  二是跨区域非法倾倒问题多发。近年来,上海周边城市查处的非法倾倒建筑垃圾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源于上海。2021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查处的274起跨区域非法倾倒建筑垃圾案件中,有243起涉及上海。其中,普陀区桃浦科技智慧城工地项目、闵行区S4高架二标一工区项目和嘉定区金园二路工地项目,自2023年12月起,陆续将3960吨工程泥浆非法倾倒至昆山市陆家镇,侵占林地4.38亩,其中4.06亩是省级公益林。

  江苏省南通市也发现多起上海市非法跨区域倾倒建筑垃圾案件。2022年8月,上海市数千吨建筑垃圾被违法倾倒至南通市海复镇均里村鱼塘,造成环境污染。2023年12月,一辆非法营运车辆从上海私自运载52吨工程渣土出市倾倒,途经南通时被查处。

  三是全过程管理制度落实不力。上海市虽然建立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制度,但主管部门发证时把关不严格,发证后监管不到位。督察组核查了2023年951个土方完工项目,渣土申报处置量少于产生量30%以上的达到289个,少报约4500万吨。

  抽查发现,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3标段申报处置71万吨,实际出土量达216万吨,违规处置145万吨。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项目申报处置量仅12万吨,实际出土量达78万吨,违规处置66万吨。铭大创新中心工程申报处置量1万吨,实际出土量达12万吨,其中7000吨非法倾倒至崇明区上实东滩。

  三、原因分析

  上海市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对建筑垃圾处置工作重视不够,规划不力,监管不严,未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责,建筑垃圾非法处置问题频发。

  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

  去年这个省电诈案少了一半

  同时,鼓励流域生态环境科研机构及科技平台加强对三江源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评估工作支持。联合开展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考察、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攻关,在高寒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高海拔地区水污染治理、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等方面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整合优势资源,做好技术帮扶。

  因歌曲《早安隆回》“火”出圈的隆回县,是人口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赴珠三角务工人员居多。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务工大省,节后用工需求增加。为“稳就业、促生产”,隆回县近年来采取劳务协作、岗位定点输送等措施,向广东地区输出大量劳动力,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快速稳定就业。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晋中1月31日电 (刘小红)春节假期,山西晋中介休市张壁古堡景区通过开展第六届地道中国年系列活动,游客接待数量位列全省A级景区第七位。得益于该市真金白银鼓励A级旅游景区运营公司优化营销方案、鼓励景区举办“迎春”活动等政策支持,绵山风景区、虹霁寺景区、南庄古村等A级景区假期客流持续高位,市场回暖特征明显。

  公开资料显示,傅国平生于1970年3月,湖南湘乡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1月,官方通报其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他被指“违规发行债券”“以借贷收息等隐蔽方式收受贿赂”“以过年过节之名收钱敛财”等。

  今天(1月31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22年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有关情况。

胡忆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