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抢占”年夜饭餐桌,多一种选择不是坏事

来源: 学习网
2024-05-31 18:11:02

  □然玉

  春节将至,餐馆的年夜饭预订异常火爆,还有一些消费者已开始购买食材,准备在家里做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与往年不同的是,不管是在餐馆还是在家里,预制菜都在“抢占”年夜饭的餐桌。近日,“预制菜 年夜饭”话题还冲上微博热搜。今年, 各大电商平台和超市都推出了各式各样的预制菜产品。在堂食预订火爆的情况下,一些餐馆还为消费者推出了家宴礼盒等预制菜产品。(1月29日中新社)

  关于预制菜,一些貌似分裂和矛盾的现象,令人好奇。江苏省消保委此前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62.32%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口味一般。但与此同时,从最近电商统计的数据看,一些主打年夜菜的预制菜销量却是一路走高。为何如此?有网友直言“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只是不能接受到餐馆还吃预制菜。”这看似是双标,其实还是有内在逻辑可以说得通的。

  即便超过六成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口味一般,但对于预制菜“抢占”年夜饭餐桌的新变化,大众还是展现出了极大的包容。这是否意味着,大家其实对年夜饭的口味没那么看重呢?事实或许还真就如此。我们知道,年夜饭尽管被称作一年最重要的一餐,但这种“重要”主要还是体现在氛围、过程和仪式感上,一家人围坐一团绕着年夜饭的餐桌留影一张“合家欢”,也便是大功告成了。当年夜饭越发偏向于“视觉系”,菜好不好吃,或者说是不是每道菜都好吃,其实没那么重要。

  如今不少年夜饭预制菜,属于大菜硬菜横菜,主打个有排面、能出片,这很是投合了当下晒图发朋友圈的“刚需”。再者说,准备年夜饭本就是辛苦活,父母们经常是为了晚上的一顿饭要忙一整天,劳心劳力。如今既然有了“乐得清闲”的替代方案,又何乐而不为。对于一些人来说,准备年夜饭,乐在其中。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准备年夜饭却是不堪其重。对于后者来说,预制菜带来的更多是某种“解脱”,是那种不必勉为其难做菜、可以轻松过年的畅快。

  那架东方航空包机的起飞时间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凌晨1点从南京禄口机场出发,经过12个小时的飞行,恰好能在当地的清晨时分抵达巴黎戴高乐机场。借着对夜晚的充分利用,航班可以为机上的200多名乘客留足一整个工作日,使他们在抵达当天就见到三年未见的老朋友。

  做了24年外贸,董青的宁波迪昂实业集团主营服装出口,年营收规模在1亿美元左右,在宁波算中等规模的出口企业。因为合作的品牌常常占据商场的二层,董青称他们是“二楼客户”。

  1994年春晚小品《打扑克》中,两人用名片打牌,一人出“科长”,另一人出“处长”,一人出“处长”,另一人出“局长”……一人出“相声演员”,说“不仅脸熟,而且喜闻乐见”,另一人出“小品演员”,说“现在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现场哄堂大笑,春晚相声的黄金年代落幕了。

  近年来,广州频频面对重庆“挑战”,GDP第四城之争陷入胶着。在最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广州2023年GDP增速目标较去年调高0.5个百分点至6%以上,并再次喊出“制造业立市”的口号。

  但她很快发现,拿到签证的难度远超过往的经验。顾丽和两位同事一起预约办理,结果只有她一个人“抢”到号码,同事们的预约排队毫无进展。好不容易排到她办理,整个流程和签证官的态度也变得非常陌生。以前是“材料递进去就好了”,现在,签证官会问“无限多的问题”。

  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被普遍认为是春晚历史上第一个小品。这个作品根源于观察生活练习,是戏剧学院里最常见的一种训练学生的方式,原来只是内部教学使用,没想到放在春晚上意外成功。进入上世纪90年代,春晚小品开始逐渐有了主题和戏剧结构。

冯兴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